王文夫 趙舒 徐順榮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文化基因、精神動能。
這是一本由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稅務總局出版的《人中央稅務法令匯集》第一種,一九五二年十月初版。內容分為:“總類、貨物稅類、工商業稅類、利息所得稅類、印花稅類、屠宰稅類、城市房地產稅類、特種消費行為稅類、車船使用牌照稅類、稅務檢查類、其他”等類,這些內容幾乎包含了稅收的基本內容,奠定了新中國稅收的基礎。今天我們再次重溫《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全國各級稅務機關暫行組織規程》等,這一件件文稿彰顯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這才是我們這一代稅務人的初心和神圣使命!我們則需要認真的學習與思考,在繼續傳統中發揚光大,在傳承中迎接挑戰!初心如磐我們要勇敢向前,使命在肩永遠奮斗。
(一)
稅收是中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亦是國家用以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對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后,迅即著手建立新稅制。稅收從分散向集中統一轉變,籌集財政收入,恢復國民經濟、推動經濟社會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成為稅收工作的中心任務。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四十條規定:“國家的稅收政策,應以保障革命戰爭的供給,照顧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及國家建設的需要為原則,簡化稅制,實現合理負擔。”以此為精神,于1950年1月30日,政務院發布《關于統一全國稅政的決定》的通令,第十七次政務會議通過的《全國稅政實施要則》共十二條:其中,全國各地實行的稅政、稅種、稅目和稅率摡不一致,應迅速加以整理,在短期內逐步實施,達到全國稅政統一。貨物稅(二)工商業稅(包括座商、行商、攤販之營業課稅及所得課稅)(三)鹽稅(四)關稅(五)薪給報酬所得稅(六)存款利息所得稅(七)印花稅(八)遺產稅(九)交易稅(十)屠宰稅(十一)房產稅(十二)地產稅(十三)特種消費行為稅(筵席、娛樂、冷食、旅店,)(十四)使用牌照稅。(1)
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國家對稅制作了一些調整。例如,增加契稅、船舶噸稅和文化娛樂稅為全國性稅種。將房產稅和地產稅合并為城市房地產稅。將特種消費行為稅改為文化娛樂稅。將使用牌照稅確定為車船使用牌照稅。將交易稅確定為牲畜交易稅。薪給報酬所得稅和遺產稅始終沒有開征。
《全國稅政實施要則》,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稅政不統一的局面,是在根據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在清理國民政府舊稅制的基礎,建立起來的一套以多稅種、多次征的復合稅制,奠定了共和國的稅收基石。這套新稅制的建立和實施,對于當時保障財政收入,穩定經濟、保證革命戰爭的勝利,配合國家對于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
國民政府實現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整個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主管中央稅務機構自財政部成立之后其下設的稅收管理機構先后有賦稅司、關務署、鹽政司、稅務署、直接稅署、緝私署、專賣事業司、國稅署等,負責中央稅務工作。主管地方稅收的機關主要有:(一)省設財政廳。主管全省省級地方稅收。(二)院轄市或省轄市設財政局。主管全市財稅收支。財政局下設直轄征收處,負責征收各項地方稅捐。(三)縣設財政科(局)。主管縣級地方財稅工作,征收地方稅捐。新中國成立后,統一了全國稅務機構。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 《全國各級稅務機關暫行組織規程》(一九五0年一月二十七日政務院第十七次政務會議通過)第二條 全國設左列各級稅務機關:1、中央財政部稅務總局。(直轄河北、平原、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及北京天津市稅務局)2、區稅務管理局。(分設華東、中南、東北、西北、西南、內蒙各局)3、省、盟或中央直轄市、區轄市稅務局。4、專區稅務局及省轄市稅務局。5、縣、旗、市、鎮稅務局。6、稅務所(2)。《組織規程》對這六類機關的職掌、內設機構、分工辦事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稅制改革歷經七十年的風雨,以此為脈絡主線據此展開的。雖然有的時期游離了這條主脈,走了灣路,最終還是回到這條脈絡主線上。1957年一1978年這22年間,由于“左”的指導思想的作用,中國稅制建設受到了極大的干擾,稅制幾經變革,走的都是一條片面簡化的路子。同時,稅務機構被大量撒并,大批稅務干部被迫下放、改行。結果是,稅種越來越少,稅制越來越簡單,從而大大宿少了稅收在經濟領域中活動范圍和稅收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影響,嚴重地妨礙了稅收職能作用的發揮。自1978年底至1982年底期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地提出了改革經濟體制的任務。從組織上來說,各級稅務機構迅速恢復和加強,稅務干部隊伍很快得到了大力充實。到了1982年底,各地稅務機構普遍建立,稅務機關從財政部門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執法部門。稅務系統實現地方政府和上級稅務機關雙重領導的體制得以實現。到了1994年1月,新稅制的實施,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稅制體系,促進了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按照分稅制的要求,組建國地稅機構。現在看來,兩套稅務機構,游離了從中央到地方為主脈的稅務機構,改革的灣路還是要改革去糾正。2018年6月,國地稅機構合并,重新回到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稅務機構上來。2021年3月,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推進執法、服務、監管系統優化,推進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建設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應用效能的智慧稅務,為稅收治理現代化注入了強大動力。2016年5月,成功舉辦第十屆全球稅收征管論壇(FTA)。2019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在浙江烏鎮舉行了首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論壇,這是由我國主動發起的迄今為止參與方最多、規模最大、國際關注度最高、成果最為豐富務實的國際稅務界高級別多邊活動,論壇期間,簽署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涼解備忘錄》,正式建立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中國稅務越來越走近世界稅收舞臺中央,為全球稅收治理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件稅收老物件,經有了一個七十多年,但彰顯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我們要不忘初心,從中汲取奮斗的力量,把這些文物保護好、運用好,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讓文物綻放新光彩、作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央稅務法令匯集》第一種 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稅務總局出版 一九五二年十月初版 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