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谷蘭,鄭麗維,何秀芳,鄭智慧,鄧麗金
微視頻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傳播和教學方式,拍攝簡便、時間短,是一種把文字、聲像元素融為一體,刺激人們的多種感官,并將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形象、直觀的形式,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1]。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掌握基本護理技術是《護理學基礎》的關鍵教學目標,也是護生就業的重要考核指標。傳統的實訓課多采用教師示教、學生練習、教師指導的方式,課后實訓作業多采用書寫實驗報告的形式[2],存在護生完成作業積極性較差、照搬書本內容應付了事、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因此,本研究在《護理學基礎》技能實踐教學中引入微視頻,要求護生拍攝微視頻后查看自己的操作情況,最后交一份完整的微視頻實訓作業。通過質性研究,關注護生在完成微視頻實訓作業改革中的心理體驗,以期為更好地實施微視頻實訓作業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采取目的抽樣法,選取我校2017級護理學本科二年級護生為訪談對象,樣本量按信息飽和原則確定[3]。選取11名本科護生作為訪談對象,其中女生7名、男生4名,年齡19~20歲,教學內容及課程進度一樣。訪談護生知情同意,愿意協助本研究。
采用質性研究中現象學研究的方法,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提綱對2017級護理11名本科護生進行訪談。首先,在了解護生的學習情況基礎上,通過教研室集體備課,確定開展技能微視頻實訓作業改革項目為肌內注射和靜脈輸液,并事先告知護生拍攝微視頻作業的注意事項,包括核對解釋、操作的完整性及時間等要求。其次,設計半結構訪談提綱作為指引,內容包括:①您對微視頻實訓作業的看法?②完成微視頻實訓作業您練習了多少次?③您是怎么完成微視頻實訓作業的?④上交的微視頻實訓作業您拍攝了幾遍?⑤通過微視頻實訓作業,您的體會或建議?⑥觀看自己的操作微視頻后有何感受?等,訪談前再次向訪談護生說明研究目的,取得訪談護生的同意,并保護其隱私。訪談在安靜的房間進行,每次訪談時間為40~60 min。訪談過程充分尊重訪談護生的觀點,征得其同意后全程錄音,并觀察其說話的語氣、面部表情等,適時澄清、重復、提問。
①資料整理:對訪談資料按時間順序編碼為K1~K11,每次訪談結束后及時對錄音資料進行文本轉錄。②資料分析:根據Colaizzi 7步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4],仔細閱讀每份訪談資料,摘錄出與研究現象有意義的陳述,尋找共同概念或特性,形成主題,并隨機選擇3名學生對分析結果進行求證。
經過對護生拍攝微視頻實訓作業的訪談資料分析,提煉出7個主題。
訪談發現,受訪護生對微視頻實訓作業都表現出較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主動利用課外時間加強技能練習。K1:“我覺得微視頻實訓作業有助于提高技能練習的積極性,增加同學們練習次數,我就經常約同伴一起到實訓室去練習”。K3:“在拍攝抽吸藥液時,要熟練且要時刻做到無菌,需要反復練習。進針的角度和手法也需反復練習,有時候特別是拍攝時手會抖。所以,只有按操作規范反復練習,才能熟練掌握操作”。K4:“我經常看到實訓室里有很多同學在練習,中午、晚上以及沒有上課的時間都有同學,練習的次數和積極性明顯增加”。K6:“拍攝微視頻實訓作業前,要對操作很熟練,這使我要有計劃地利用課外時間加強練習,才會熟能生巧,我至少練習了15遍”。K7:“拍攝微視頻作業前要進行多次比較正式地完整練習,才有可能保證拍攝出流暢的視頻”。
受訪護生都表達了微視頻實訓作業對提高技能的益處,有助于他們發現操作中的錯誤并改進。K2:“通過觀看同伴幫我拍攝的微視頻,我可以更清楚、直觀地發現自己操作中的錯誤,在下次操作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并糾正,有助于提高我的技能水平”。K5:“在拍攝微視頻中,我會發現自身或同伴操作的錯誤和不足之處,然后糾正過來并改進,從而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K8:“微視頻不能1次就拍攝好,在重復拍攝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操作流程的記憶,同時對所犯過的錯誤記憶更加深刻,在后面的操作就會更加注意,減少錯誤的發生”。K9:“在操作過程中,本人往往難以發現自己的錯誤,通過查看微視頻,觀察自己的進針和拔針手法,棉簽止血的按壓方式,可以更直觀地發現錯誤的動作”。K10:“拍攝微視頻發現了許多問題,像做靜脈輸液時,觀看后會發現進針角度不好,有待提高;會跨越一些無菌區域,不應該犯這種低級錯誤”。
護理對技能操作的完整性要求比較高,從用物準備、評估、操作過程到結束后的用物處理,以及與病人的溝通交流,必須做到完整、流暢。受訪護生表示平常的練習欠缺完整,通過微視頻作業,培養了他們操作的整體觀念。K3:“微視頻實訓作業要做到操作完整,這使我養成遵守無菌原則和“三查七對”制度的習慣,因為平時的訓練“三查七對”或無菌原則做得不完整,會遺漏。結束時要正確處理用物,對于細節,如洗手是否規范等都要注意”。K5:“在拍攝微視頻前,我會再次檢查用物準備是否齊全,自身準備是否到位,因為用物不齊或沒戴口罩,我已經重新拍攝幾遍了。在做靜脈輸液時,排氣的手法要正確,要觀察輸液器導管是否有空氣、液體是否不滴等情況,并要學會處理”。K11:“拍攝肌內注射和靜脈輸注的護理技術操作視頻的經歷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一方面要整體把握操作的原則、流程的完整和連貫性;另一方面要熟練掌握操作的各個細節,如肌內注射要垂直進針、靜脈輸液二次排氣不要排太多、進針后要立即‘三松’、記錄要及時完整等”。
受訪護生表示以前技能練習重點關注操作步驟,不太注意操作時間的長短,現在微視頻作業要求不能超時,逐步建立操作的時間觀念。K3:“我平常操作按自己的節奏來做,拍攝微視頻時就發現操作超時了,這促使我有了操作的時間觀念,在后面的練習和拍攝中要對操作流程更加熟練,動作要更迅速、麻利、緊湊,才能按時完成”。K7:“微視頻實訓作業對技能操作要求更高,我之前拍攝了幾遍,發現都超時了,要重新拍攝,多練習幾遍熟練后,操作就更麻利了”。K8:“我覺得技能操作主要是把步驟做好,然后操作時就想著怎么做會更好,這樣時間就用得比較多,同伴給我拍視頻后提醒我超時了。現在我知道操作不僅要做得好,還要把握好時間”。
在技能操作練習課上,發現大部分護生不注重與病人(假人模型)溝通,在評估、核對及解釋方面做得不好,特別是不善于交流的學生,說話聲音小或從頭到尾都只做不說。受訪護生表示通過微視頻實訓作業,促進了他們與病人的溝通交流,面對鏡頭不會緊張。K6:“我以前練習操作只注意步驟,忽略了與假人模型的溝通,而且對著假人核對解釋容易笑場。通過拍攝微視頻,知道溝通的必要,練習時就讓同伴模擬病人,提高了交流的自然性”。K9:“拍攝微視頻使我重視對病人的人文關懷,想著要怎樣做好解釋,不僅提高我溝通交流能力,而且還能幫助我克服面對鏡頭的緊張”。K10:“平時練習我較少與病人溝通交流,但現在拍攝微視頻要克服緊張心理,學會對病人做解釋,剛開始說得比較小聲,也不通順,經過練習后說起來就比較自然了”。K2:“拍攝微視頻可以鍛煉心理素質,剛開始比較緊張,在多次練習和拍攝后會緩解很多,對技能考試也有好處”。
實訓室技能訓練一般是由2名或3名護士組成一個小組,有的護生訓練比較積極,有的比較懈怠,有的不關注同伴的練習情況。通過微視頻拍攝,受訪護生表示小組間的互動性學習及與老師的交流增強了。K5:“我看到同伴訓練很認真,動作也做得比較好,之前課上練習我與同伴交流比較少,現在要多向同伴及老師請教,才能更好地完成微視頻實訓作業”。K7:“我和同學去實訓室練習并相互拍攝微視頻,拍完后她會告訴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我也在拍攝中看到她做得好和不足的地方,然后我們在一起討論,如有疑問的我們也會請教老師,這使我們受益匪淺”。K8:“上實訓課時我大部分是自己練習,現在要和同伴互相拍攝微視頻,促使我去看她的操作,覺得她抽藥、進針手法、對病人的解釋都做得很不錯;她也會說我排氣排得挺好,但是和病人的交流還要加強,我們之間的互動也多了”。K4:“老師可以通過觀看我拍攝的微視頻,了解我對操作的掌握程度,及時糾正我們不規范的動作,以達到老師和同學溝通交流的目的,不失為師生交流的一種媒介”。K11:“同學幫我拍視頻的時候,就給我找出了一大堆錯誤,我重新拍了一遍給老師看,老師可以找出更細微、更致命的操作錯誤,這有效地糾正我的錯誤并讓我進步很多”。
K4:“拍攝微視頻實訓作業的時候,實訓室老師會發一套新的注射器、輸液器、藥品等,但是在練習的時候我們舍不得用,要用在刀刃上。平時練習就用舊的用物,這會缺少真實感”。K6:“拍攝微視頻的環境比較嘈雜,旁邊有練習的同學,還有其他班級的同學在練習,影響了微視頻的拍攝”。K2:“拍攝微視頻確實能讓我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但有時候有點耗時間,而且實訓室開放的時間不夠長,希望可以增加實訓室開放時間,比如周末也可以開放”。K7:“在拍攝微視頻中遇到了各種難題,比如拍攝的背景比較亂,視頻中的聲音混雜了其他同學的聲音,環境需要改善一下”。K9:“注射器和輸液器重復使用了多次,不好操作,注射器抽吸藥物時就比較緊,用過的輸液器里面的剩余液體排不干凈,影響靜脈輸液拍攝時的排氣效果”。
比起傳統的實驗書寫報告,微視頻實訓作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護生內在學習技能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與孫景賢等[5-7]的研究結果類似。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向,學習的道理亦是如此。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只有自己主動學習,自我鞭策,才能真正有效地學習。通過訪談得知,護生都對微視頻作業形式表現出較高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外練習肌內注射和靜脈輸液的次數都達到15次及以上。除了正常的實踐課堂練習外,課外時間實訓室里都有很多護生在訓練,甚至要搶訓練的床單位,否則沒地方練習。其次,受訪護生表示通過觀看自己的操作視頻,發現了自己不易察覺的問題,比如無菌原則沒做好、三查七對不完整、抽藥手發抖、排氣沒排好、核對解釋不流暢或不自然、操作時間超時、用物處理不當等,可以及時糾正或改進。而在這個過程中,護生看到的是自己實際操作的過程,對錯誤的地方有更直觀的認識,印象比較深刻,比同伴或老師單獨指出錯誤更有指導意義。另外,由于護生發現問題,對微視頻作業不滿意,會通過再練習來改進,使操作更熟練、規范后再拍攝,直到基本滿意為止。在“訓練—拍攝微視頻—發現問題—糾正改進—再拍攝”的循環反復過程中,護生的技能得到改進和提升,有效發揮了護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技能操作的完整意識。同時,護生對操作有疑問的、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在與同伴交流中有疑義的,會反饋并請教老師;而老師也通過觀看護生的微視頻,對護生的技能操作進行點評和指導,不僅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也加深了教師對學生技能掌握情況的了解。
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對事物的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調動護生內在的訓練積極性需要外部條件的支持,才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受訪護生表示訓練和拍攝時,受到場地、用物及時間方面的影響,不能很好地練習,影響了微視頻作業的效果。究其原因,①護生人數多,實訓室練習的床單位有限。一個年級有5個班,每個班大約55人,約280人,每間實訓室安排18~20名護生。②拍攝微視頻作業有大約2周的時間,同學們都要趕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作業,難免出現扎堆練習的現象。③實訓室開放的時間是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周一到周四的晚上,周五晚上及周末沒有開放。而實訓室白天基本都有護生在上課,所以訓練的時間就更加有限。盡管安排了班級訓練時間表,但是課外時間去訓練的護生也很多。這樣實訓室會有30名左右的護生,人多嘈雜,會干擾正在拍攝微視頻的同學。④提供護生訓練的用物有限,沒有辦法做到每次訓練都提供新的用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操作的真實感,特別是注射器、輸液器,重復使用多次會影響效果。雖然給每位護生發放了一套新的拍攝用物,但是不能保證微視頻一次就拍攝成功。因此,護生反饋的問題,是今后開展微視頻教學改革要改進的地方。只有為護生技能訓練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改革目的,從內因和外因2方面共同提高護生的技能。
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微視頻作為教學的一種方法越來越受學生的歡迎。大學生人手擁有一部手機,隨時可以把護理技能操作的過程拍攝下來供自己觀看學習。本研究發現,微視頻實訓作業改革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護生內在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但技能訓練效果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要加強實訓室開放時間、環境及用物等方面的科學管理。如增加周末及周五晚上的開放時間;保障實訓室的練習環境,值日班委切實擔負起實訓室開放時間及環境的管理職責,并做好練習登記,使每個班級按照時間表有序練習;拍攝微視頻的時間適當錯開,不要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分流護生;不局限于肌內注射和靜脈輸液操作,適當推廣到其他耗材少的技能項目,如鋪備用床、無菌技術、穿脫隔離衣、口腔護理等;鼓勵護生在練習時針對某一個重點操作,如鋪大單、取用卵圓鉗等動作請同伴拍攝,使護生可以隨時檢視自己的操作,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