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河北 承德 067000)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各種煤田、石油化工等勘查項目也在不斷開展,這些項目在推動社會經濟增長和造福人民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生態建設理念的不斷深入,各領域都開始重視綠色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應用,為有效解決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提高地勘單位的施工質量和效率,我們要重點關注礦產地質勘查環境問題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實施,以此來確保實現地勘單位的效益最大化。
礦產資源是在自然狀態下,經過自然生態系統數以千年積淀形成的一種重要資源,對于提高我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我國是人口大國,隨著近代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加大,部分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忽視對礦產地質勘查的環境保護問題,只是一味地對礦產資源進行過度開采,給礦山的生態資源和地質環境帶來了嚴重損害。
礦山山體地質被破壞,就會打破大自然原有的生態系統,導致土質疏松,植被枯萎等情況發生,就會增加該地區發生水土流失、塌方、滑坡等的危險,給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安全隱患;在地質勘查過程中不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導致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顆粒物質等,無論是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大氣中還是經過泥土滲入到地下水位中,都會使當地的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嚴重,外加大顆粒灰塵的覆蓋很容易誘發霧霾,產生各種呼吸疾病或者重金屬中毒等情況,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1)促進礦業經濟發展。礦產地質資源勘查的根本目的是發掘未被發現地區的礦產資源,不斷提高我國的礦產資源總量,促進我國的礦業經濟發展。由于礦產地質資源勘查過程涉及到的專業領域廣泛、部門眾多,其中包括專業的地質勘查人員、大型勘查設施的維護、勘查材料的妥善保管等諸多專業,并且存在各部門之間工作交叉的情況。地勘單位重視礦產地質資源勘查的環境保護,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采用先進的勘查技術和手段,提高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能夠有效提高礦產資源發現的可能性,保護礦區的生態環境,促進礦業經濟發展。
(2)實現地勘單位的效益最大化。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地質勘查工作已經從傳統的礦山建設、基礎公共設施完善的方向朝著生態環境保護、礦產資源可持續、勘查技術創新方向發展。在進行礦產地質資源勘查之前,對其涉及到的各個項目進行科學的分配與管理,嚴格按照設計的勘查路線和工序開展,可以保證地質勘查的科學性,有效改善企業內部資源的合理分配使用,避免各類問題的出現,確保礦產地質資源的勘查進度,從而提高地勘單位的經濟效益。
(3)提高地勘單位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國的地質勘查工作通過不斷創新和引入勘查技術,已經開始促使地質勘查工作朝著更先進的層次發展。通過重視礦產地質資源的科學勘查,對勘查現場進行嚴格的控制與管理,重點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費用和能源消耗,能夠提高地勘單位的生產經營質量,體現出地勘單位的良好管理水平,增強地勘單位的信譽和誠信力度,使其很好地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提高地勘單位的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地質勘查研究不斷創新發展。
(1)勘查水平落后,資源浪費現象嚴重。隨著地質勘查范圍的不斷廣泛,對勘查隊伍人員素質和勘查設施設備的先進化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根據目前現有的勘查單位調研發現,部分地區的勘查專項資金儲備不足,相關人員的勘查水平落后,設施設備的先進化程度較低,導致礦產地質勘查的施工作業未能嚴格按照勘查標準進行操作,不僅使勘查的結果不準確、不理想,還會造成資源浪費現象和環境破壞現象嚴重,伴生礦產資源被忽視或者被破壞,外加礦產加工的技術水平落后,對開采的礦產地質資源不能有效管控和充分利用,都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可能會引發資源枯竭。
(2)勘查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部分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過分關注勘查的經濟成本,不重視勘查員工的技術培訓和環保意識培養,就使得員工的綜合素質較低。礦產地質資源勘查的環境比較惡劣,部分單位的福利待遇不高,很難吸引到專業的勘查人員進行現場實地勘查;不重視勘查人員的選拔與培養,很多工作人員自身的實踐操作技術水平有限,綜合素質較低,相關的地質理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缺乏對礦產資源信息的了解,沒有預防為主的安全管理意識,一旦遇到地質條件復雜、地形地貌起伏變化較大的山區或者丘陵,就很難按照預期的目標規劃來開展勘查工作,會造成勘查成本增加、環境污染之外,還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
(3)監督管理不足。我國礦產資源豐富,但是開采效率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整個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相關的管理人員現場監督管理意識不足,無法很好地對勘查涉及到的所有材料、設施設備、勘查人員等進行合理的分配協調,在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上存在脫節,造成勘查現場工作混亂、材料浪費、工程延期、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2]。如多余礦產資源得不到有效處理而損害周邊生態環境的問題,或者是因勘查過程中操作不規范帶來的水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解決,就都會導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得不到有效改善。
(1)提高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要想有效治理礦產地質勘查的環境問題,首先要樹立起勘查現場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秉承綠色發展原則,強化勘查過程的管理力度,增加其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效監督現場勘查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積極引入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新技術,降低勘查過程的環境污染,促進勘查工程施工的有效開展。如不隨意堆放勘查的設施設備,合理保存勘查材料,科學處理礦山廢棄物如廢石、廢渣等,有效保障勘查現場的工作環境,保護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避免勘查人員因不注意材料的存放導致材料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
(2)提高勘查人員的綜合素質。首先,在對人才招聘時,要提高招聘要求,對求職者具備的專業知識和素養進行嚴格審查,擇優錄取有相應設備操作經驗、地質勘查工作經驗的人才,確保引進的管理人才質量。其次,制定科學的環境保護制度,定期組織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提高所有人員的環保意識,明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含義,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最后,重視勘查人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環保意識的培養,要對礦產勘查工程的整體規劃和現場管理措施等進行全面了解,嚴格審核勘查技術,合理配置相關資源,在保證礦產地質勘查工程可以順利進行的基礎上,通過種植樹木、草皮等方式來增強礦山地質環境的自身修復能力。
(3)科學規劃地質勘查線路。不同地質條件涉及到的勘查設施設備不同,部分設備的體積較大,在鋪設管道和架設通信點的過程中難免會造成礦山地表植被的破壞,因此,在進行礦產地質勘查之前,相關的負責人要明確當地礦區的水文地質環境,判斷該地區的生態系統修復能力,然后科學規劃地質勘查線路。通過建立相應的地質資源數據庫,根據三維立體空間坐標,明確勘查范圍內的地質環境,引入三方環境保護機構,科學預估勘查線路的可實行性,做好檔案資料的管理工作,完成勘查之后要對線路進行后期養護與管理,提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4)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力度。當地政府要重視礦產地質勘查的環境保護問題,要加大地質勘查的環境資金投入力度,可以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如減免稅收等,通過多渠道、多元化的資金吸納方法,吸引居民和企業自主參與到礦產地質勘查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爭取中央、省、區、鄉鎮的勘查環境資金補助,嚴格落實專項養護資金的流動去向,加強資金管理,做到??顚S?。制定地質勘查物資采買的具體規章制度,嚴格挑選合格供貨商,保證勘查設施的產品質量;實時監督地勘物資的采買過程,根據勘查計劃及時地進行材料的核對以及補充更換,做到決策透明,確保地勘采購資金的合理流向,養成節約意識。
(5)完善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制度,重視勘查過程的進度、施工技術等具體項目的進行,由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行勘查監管工作的細節劃分,達成與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總局的合作與交流,有效發揮其監督管理職能,約束企業和個人的行為;組織、協調各部門之間工作的開展,合理分配工作任務,采取適當的獎懲制度,對破壞礦山環境的錯誤行為及時舉報,確保環境保護制度的有效落實;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根據勘查現場的具體情況設定具體的管理流程,建立合適的、完善的、有效的現場信息化管理平臺,實行動態化管理,及時掌握和控制勘查現場的運行情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制度的先進性,從根本上避免甚至是杜絕礦山地質勘查環境破壞行為的出現。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產生活對礦產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加大,礦產地質勘查環境問題的治理與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通過提高勘查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制度,提高勘查人員的綜合素質,科學規劃勘查路線等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方案,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解決礦產地質勘查的環境問題,促進地質勘查工作的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