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仁聰
(廣西國有欽廉林場,廣西 欽州 535000)
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我國國有林地的完整性,必須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森林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各級政府部分下發的林地保護相關文件以及法規條款等,充分的結合現階段我國國有林地被侵占的特點,從而依法堅決的回收被侵占的國有林地。防止毀林開荒,有效的保護我國的森林資源,恢復森林植被。
在《森林法》中的相關條款中指出:“森林、林木以及林地的所有者與使用者合法權益均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的單位與個人都不得侵犯。”“勘察設計、開采礦藏以及建筑工程,應該不占或少占林地;必須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應當經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相關林業部門的審核,根據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并且通過用地單位根據相關規定而繳納恢復森林植被的費用。”《森林法》不但表明森林資源所有制的根本性質,也明確指出森林、林木、林地等所有權與使用權的確定。《森林法》是依法收回非法侵占國有林地的有力法律武器[1],讓被非法侵占國有林地回收,有法可依,有據可循。
我國林業部門發布的相關文件當中指出:按照《森林法》以及國務院的相關規定:“通過林業部所頒發的林業產權國有證書是明確森林、林木以及林地等權屬的唯一法律憑證,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沒有權利頒布具備權屬改動的憑證,國家林業局以及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堅決維護國家頒發的林地產權證書的法律 地位,依法處理各類侵權行為。”《林權證》是林業企業依法經營、林地管理的法律依據,國家林業部門頒發《林權證》是明確林地最終權屬關系的唯一法律憑證,也是回收林地的法律依據。
國有林地的保護與管理,需要具備完善的長效機制,建立長效機制首先需要強化頂層設計,不僅應當防止相關政府部門對林地造成破壞,還應當發揮出政府在林地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要建立健全統一的林地保護與管理相結合的國家層面的績效考核與追責問責機制,不斷地完善以及優化林地保護制度,建立全方位、一體化的林地管理制度與體系。首先,應當確定林業的定位,堅持“保護為主、生態為主”的理念,使政府部門與相關領導人正確的認識到林業管理保護的工作方針與發展戰略,樹立科學的生態意識、保護意識與林業管理意識。其次,應當增強追責問責機制,根據實際情況,頒布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追究制度,并且督促各級政府嚴格的執行,針對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組織,確保能夠“破壞必問責、問責必問人”。最后,應當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勵制度,根據相關組織與部門建立林地保護管理的配套考核制度與用人制度。此外,還應當增強市級、縣級的林地管理保護機制的監督與引導,建立健全檢查督辦的長效機制,重視督辦案件和制度建立相結合的模式,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促進林地保護管理機制的推廣[2]。
首先,應當組織開展系統化的調研工作,從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到“不予起訴”與“量刑過低”的實際情況以及造成的危害,增強工作的執行力度,為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數據資料,從根本上消除非法侵地的情況。其次,應當建立健全長效的森林公安管理隊伍,構建以森林公安為主的綜合執法體系,促進森林公安的垂直執法與管理,有力的打擊非法占地行為。再次,應當組織開展執法情況的檢查與監督工作,堅決抵制執法不嚴的問題,嚴厲的懲罰執法犯法以及違法用權等不良行為。此外,林業部門應當充分的運用現有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府文件,強化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增強輿論聲勢,利用電視、廣播、新聞媒體、報紙以及新媒體、宣傳冊等形式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針對國務院、各級政府以及森工總局等政府部門頒發的森林資源與林地保護的相關文件制作成宣傳冊,分發給村民,擴大宣傳的覆蓋面,使基層群眾能夠了解掌握到相關的法律法規。
為了確保國有林地的完整性,應當依法無條件的、堅決收回在國有林權證范疇當中的被非法侵占的國有林地,例如,在穩權劃界之后所開墾出來的國有林地應當依法回收,需要退耕還林的就退耕還林,該進行收回的便依法收回。同時為了確保基層群眾利益,對于林地的歸屬存在異議的,應當盡可能的避開焦點矛盾,講究方式方法,逐步的深入,若沒有規劃荒地的條件,而開荒林地早已具備一定規模,并且土地已經納入了政府的稅收中,可以實施承包制,首先簽訂林地的所有權承認書,暫時不繳納補償費用,仍然由基層群眾繼續種植,確保國有林地能夠順利的依法回收。
綜上所述,回收被侵占的國有林地,要依法、要查找回收林地過程中的存在問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爭取政府部門以及基層群眾的大力支持,講究方式方法,高效回收被占國有林地工作,為保護森林資源做好第一道屏障,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