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耕硯
(沙雅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新疆 沙雅 842200)
新疆大多數地區屬于干旱氣候,多呈現盆地或者是平原,全面平均氣溫大多數都超過15℃,降水量較少,然而光熱資源十分豐富,新疆地區的氣候大多數是少雨、干燥,且具有較長的無霜期,所以種植棉花的過程中會產生較輕的病蟲害,同時哈具有很多水利樞紐工程,能夠為種植業提供水資源灌溉,對種植棉花具有有利的生態條件。同時,我國也在新疆部分地區建立棉花種植基地,新疆每年生產的棉花產量在總產量中也占據著巨大的比重。然而目前我國棉花育種研究還沒有獲得較大的成果,棉花的產量提升不高。所以為了能夠提高棉花的產量,提高棉花種植戶的經濟收入,我們應該要加強研究棉花育種。本文就新疆高產棉花育種研究的現狀和進展進行分析。
新疆生產的棉花一般具有較高的品級和較好的色澤,然而目前新疆在棉花品種選擇種植后生產制成的棉織品與其他產棉國相比具有相同水平的纖維強度。隨著日益激烈的紡織業市場競爭,我國生產的棉花并不具有優勢,不僅是因為我國的棉花品種沒有提高品質,同時棉纖維的絨長也比較單一,棉纖維的強度比優質的棉纖維還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提高棉花品種迫在眉睫。
棉花種植一般面對的病害就是枯黃萎病,在新疆地區種植的棉花面積較大,若是長期進行種植和連作,很容易產生并加劇枯萎病,從而限制棉花生產的質量和產量。我國目前推廣使用的棉花品種具有較差的抗病性,尤其是棉花種植還受到棉鈴蟲的危害,在研究抗蟲性的棉花品種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新疆種植棉花的地域比較廣闊,具有特殊的生態條件,一般在春天升溫較為緩慢,秋天降溫較快,且具有較大的波動和不穩定的枯霜期,所以種植的棉花品種應該要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生產性。然而目前我國新疆種植的棉花品種一般適應性較差,有時為了降低風險,會頻繁進行品種更換,這樣就會導致棉花的產量和質量不穩定。
為了能夠促使棉花高產育種,首先相關的專家和棉農應該要研究并選擇優良的、具有穩定產量的棉花品種。選擇的棉花品種應該考慮抗病性、光合效率、生產量、早熟、不早衰等特點,從而培育具有超高產量的棉花產量,提高棉花的抗寒性和抗病性,從而在新疆地區大面積種植。過往的種植經驗提醒我們應該要不斷對特異棉花種子進行研究和挖掘,通過對這些品種進行利用和創新,不斷擴大育種的遺傳,從而優化棉花種子的優良基因,形成優良的棉花品種。在棉花品種選擇和研究中,可以對原有的品種進行葉型結構研究,結合不同品種,提高棉花的光能利用率,從而大面積進行棉花育種。
為了能夠提高棉花的產量,使用棉花雜種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一般我們使用的常規棉花品種很難增加產量,所以相關的專家應該要深入研究如何將生物遺傳多樣性原理和增加產量的遺傳規律應用到棉花的種子培育中,一般使用棉花雜種能夠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增加棉花的抗病性,改善纖維的品質。作為異花授粉的作物,棉花雜種能夠具有較強的遺傳基礎,在研究和培育棉花品種的時候,應該要借助雜種優勢,進行棉花育種。
為了能夠促使棉花高產育種,專業在研究雜種和遺傳規律的過程中,應該要不斷擴大棉花的育種遺傳變異范圍,從而提高選擇優良品種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棉花育種遺傳變異的研究過程中應該要注意變異的雜種不會影響到后代個體的發育。充分結合雜種優勢,進行優良棉花植株的雜交,從而不斷擴大優良品種的遺傳差異。
在提高棉花育種質量和產量的過程中還應該要注意增加棉花品種的抗病性。在新疆種植棉花常見的病蟲害就是枯黃萎病、棉葉螨和棉蚜蟲,它們能夠直接降低棉花的產量。此外,若是種植棉花的結構不夠合理,也會導致各種蟲害對棉花的危害,威脅到棉花的產量和質量。所以應該要完善種植棉花的結構,同時培育具有較強抗枯黃萎病和蟲害的棉花品種,這樣不僅要降低病蟲害對棉花產量的影響,同時也要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棉花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力。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朝著多元化的方向消費,因此對棉織品的需求也逐漸多樣化,如人們有喜歡中長絨棉和短絨棉的衣物,所以為了能夠提高棉花帶來的經濟效益,實現棉花規模化的生產模式,同時合理控制成本,在棉花的品種選育過程中,使用機械進行品種培育也是進行改變的方法之一,所以在棉花育種過程中應該要按照市場的需求進行多種棉花品種的培育。
為了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研究高產育種是非常重要的,結合雜種的優勢種植棉花,提高棉花的抗病性,同時也應該要按照市場需求選擇不同的棉花品種育種,從而提高棉花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