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明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發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內江 641209)
在所有的農作物中,高產量的水稻是人們的主要糧食來源?,F如今,水稻的產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主要依據是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目前,不斷創新和實踐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是推動水稻栽植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發展的首要任務。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是農業科技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合理運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不僅能提高水稻產量,加大水稻生產規模,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同時也高效推動了農業技術的發展。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創新決定發展”,因此,要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保證水稻的持續性增收和增產。
隨著農業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不斷發展和創新,各個地區都在使用機械設備種植水稻,然而目前的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每個地區的經濟水平不同,水稻種植的整體機械化水平較低,水稻產量也會受到影響?,F如今,水稻的種植和栽培已經步入了專業化,規?;蜋C械化的發展階段,水稻種植的機械化設備也在逐漸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部分地區受到土壤質量和種植環境的影響,使用機械設備種植水稻的效果不佳,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水稻種植在面積和位置上的跨越性很大,因此經常受到冰雹,降雨和氣候變化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在某些地區,還會引起水稻開花結果時由于溫度過高而產生的催熟現象,還有某些地區經常發生低溫、干旱等自然災害,再加上關于水稻種植的防控力度不足,缺乏相應的解決措施,農民只能靠天吃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稻產量。
化肥的合理選擇和應用在農業生產中至關重要,是水稻種植的重要環節,施肥不僅能增加水稻的產量,而且能防治多種病蟲害。由于水稻特有的生長特性和對肥料的高要求,因此大多水稻種植者錯誤地認為,肥力越強,水稻的生長就越好,導致灌溉和施肥的不合理,降低了肥水的使用效率。在實際的種植水稻過程中,有許多影響肥力效率的原因,比如土壤養分含量,肥水的使用方式等,此外,由于各個地區水資源的不同,最大化的利用水資源達到水稻種植的高質,高產,成為當下的主要難題。
在大部分地區,水稻的栽培、管理和收獲方面都運用了機械化設備,借助機械設備不僅可以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還能擴大生產規模,實現大面積的水稻種植。水稻種植通常以水稻插秧機為主要生產設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要根據水稻的實際種植時間不斷加以調整,嚴格按照標準,精確水稻插秧的深度和插秧的間距。水稻插秧需要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生產技術,用于水稻種植的機械化設備和程序非常多樣化,而且成本很高,只有提高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并加大生產規模,合理、科學的運用先進的機械設備,才能促進水稻種植的機械化生產。
優良品種是水稻高產的基礎條件,比如雜交水稻、高稈品種或超級水稻,這些水稻品種與高產栽培技術密切相關。水稻品種必須保證種子飽滿,均勻,適應性強,結合種子的適應性、抗倒性、抗病蟲害性和當地的氣候環境,選擇水稻品種。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種植方法也不同,必須要深入研發和改進水稻品種類型,并使用合理的種植方法,使栽培和育種有機結合。在種植前,種植人員要根據當地的水稻生長環境制定防治計劃,對水稻的病蟲害問題進行防控。種植人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在水稻種子表明涂抹防治病蟲害藥劑,并控制藥劑的使用量,在提高水稻的抗病蟲能力的同時,避免化學藥劑對水稻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在現代科學技術的背景下,農業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現如今水稻的種植和栽培逐步走向機械化和專業化。由于氣候等自然因素會引起水稻種植土壤的結構發生變化,還會降低水稻生長的土壤肥力和水資源短缺等現象,因此,在技術研發時,必須在原有的水稻種植基礎上,以高產優質水稻和安全生態為目標,運用科學的育種和栽培技術才能避免自然災害的影響。
水稻種植和生產的整個周期,都需要肥料,在水稻種植和栽培過程中,必須依據水稻的生產環境和品種合理選用肥料,并科學控制使用量,以免影響水稻的健康生長。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創新與實踐中,有必要對水稻的肥水展開分析,一方面,根據現代化的水稻氮肥管理技術,精密的測試水稻種植和生長過程中所需的肥料和氮氣含量,以及土壤結構,滿足水稻種植的氮氣要求。另一方面,水量的控制同樣至關重要,合理的水稻灌溉技術也是水稻高產的核心環節。將二者相結合,精確肥料和水的使用量,才能提高水稻的肥水管理效率。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需要長期的發展,也需要現代化的科技支撐。在水稻栽培過程中,要彌補原有水稻種植中的不足之處,研發優質的水稻品種,提高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和肥水管理效率,通過不斷創新和實踐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進而推動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