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遠東
(煙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山東 煙臺 264001)
歐亞種葡萄和維多利亞葡萄相比,在應用滴灌技術之后,葡萄粒重從8.5g上升至9.8g,果粒外觀色澤鮮艷、外觀大小較為均勻,次品率也從11.3%下降至7.4%,在市場上受到廣泛好評,價格從5.2元/kg提升至8.7元/kg,為大棚種植園帶來了較大經濟效益[1]。
滴灌應用范圍較廣,而且不會受到生產規模的限制,農戶可以基于大棚種植規模安裝不同滴灌設施,從而滿足對葡萄種植的需要。
滴灌灌溉系統相較于傳統灌溉方式,能夠實現灌溉的精確性,從而使大棚內的空氣,維持在較低的狀態,這樣就能保證病菌生長的情況受到抑制,相較于露天栽培的方式,能夠使葡萄常見的霜霉病、黑痘病的13.86%降至3.56%。
滴灌技術可實現自動化,在具體灌溉時操作相對簡單,只需要打開水泵與閥門,如果有調節灌溉快慢的需求,則可以通過調節閥門的方式進行,肥料濃度則可以通過調節進肥閥門進行,濃度含量通常在0.3%-0.5%之間,這樣在施肥時就能增多施肥的次數,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經過測試,普通灌溉技術大概需水量在190.3m3/hm2,而滴灌技術需水量只需要13.46m3/hm2,次數可以平均增加3-4次。由此可以看出,滴灌技術相較其他灌溉技術,有顯著的節水優勢。除此之外,對土壤理化性質也有所改善,極大影響了土壤呼吸。
歐亞種葡萄在種植中需水量較多,因此如果想保證葡萄的高產量和質量,就需要重視水的管理工作,保證滴灌水量的精確性[2]。
葡萄在精力冬眠期之后,為了保證分化花芽和萌芽,應當在正式施肥之前,先灌催芽水,次數為2次。如果土壤水分不足,這樣可以增強植株生長的整齊性。
葡萄在花序到開花期階段,應當定期滴灌催穗水,時間間隔為7-8天,滴灌水量應當保證充足,能夠保證花穗正常生長。
葡萄在落花到落果期階段,同樣應當定期灌水,時間間隔為5-6天,并且適當進行追肥。這個階段的滴灌能夠有效抑制葡萄落果現象,對葡萄高質量和高產量有重要影響[3]。
灌溉著色水通常會在6月下旬,如果天氣較為干旱,通常需要在5-6天進行灌溉操作。同時應當同步進行追肥,令葡萄果實脹大。
在葡萄種植漿果期,應當保證施肥,并進行一次灌水,進而防止葡萄生長后期的水分不足現象,令葡萄質量和產量提高,避免葡萄出現軟果現象。
葡萄采收到冬寒階段,也需要進行大約3次的灌水操作,令土壤存住水分,對葡萄根系形成較好保護作用,令葡萄枝蔓和根系能夠安全過冬。
在水泵選擇上,需要嚴格依據設計要求,保證滴灌設施的流量與壓力在設計要求之上,滴灌管道的長度和直徑,需要保證較好均勻程度。在材料選擇上,需要保證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其中灌水器作為滴灌設施的關鍵部件,一定要保證出水的均勻性,保證較強的抗堵塞能力。
在布置供水管道時,需要保證供水方式的雙向性,從而提升管道兩側供水兩側的均衡程度。在安裝首部樞紐時,應當選擇過濾器前后位置,安裝1個閥門與1個壓力表,這樣就能達到調節過濾器壓差和流量目的,在清洗過濾器時也能更加方便。
在維護滴灌設備時,需要實時觀察濾網的情況,如果濾網出現破損情況,則需要第一時間進行更換。對于灌水器應當進行適當管理,在閑置時應當妥善收好,而不能隨意在地上拖動。除此之外,需要保證供水管道和灌水器內的清潔程度,不能摻入雜物,如果觀察到雜物,應當第一時間沖洗堵塞頭。當大棚之內溫度較低,需要將管道內水量盡量排空,避免供水管道與灌水器被凍裂。
滴灌技術逐漸在葡萄種植中應用逐漸廣泛,因此在具體種植時,需要視葡萄種植的不同生育期,重視灌溉的精確性。在滴灌設備應用上,應當注重日常維護和安裝,最大程度提高葡萄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