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勝
(渠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渠縣 635200)
近年來,旱地改制預留行不規范,主要表現的行間較窄,玉米移栽后光照弱,通風差,濕度大。病蟲害重,共生矛盾突出,嚴重制玉米苗期正常生長發育,進而影響玉米產量。由此可見,旱地規范改制十分重要,我縣嚴格按照“雙三0”或“雙二五”對半開,統一拉索放線,規范留行。
優化品種結構,注重產量與品質兼顧,豐產與穩產同步。我縣生產上主要選用科茂918、仲玉3號、華試919、齊單1號、金玉509、同玉808、同玉11、成單716、北玉1521作為推廣品種。
(1)育苗時間:400m以下區域,2月底至3月5日育苗;400~800m區域,3月10~20日)育苗。
(2)育苗方法:大面積生產以肥團育苗為主,既省工又省力操作簡便,出苗整齊,效果較好。關鍵技術:一是選好培肥肥團營養土:育苗前15d,選擇背風向陽、土質肥沃的菜園土,進行松土、除草,按栽667m2大田,需取500~750kg菜園土,施優質清糞水1000~1500㎏,過磷酸鈣5㎏,鋅肥1㎏,進行營養土培肥堆慪。二是育苗時再次翻土除凈雜草,施清水糞100~200kg,濕度以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為宜。三是苗床建設:按寬1.5m,長5~8m建成標準苗床,將廂面欠細整平。將營養土手捏成鵝蛋大小,用手指或木棒鉆1㎝孔,均勻擺放在苗床中,在每個肥團孔中平播 1粒玉米種子。再覆蓋細土,蓋嚴種子(也可用玉米肥團制作機制作肥團)。四是起拱蓋膜。選擇2.2m長竹片按30~40cm起拱,蓋膜,膜四周用細土壓嚴,保溫保濕早出苗。
(3)苗床管理:一是出苗后,晴天上午10時,揭膜兩頭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燒苗,下午4時以后蓋膜; 移栽前2~3d,揭膜練苗,提高玉米成活率。二是早晨揭膜后,觀察玉米苗尖是否有露水,有露水珠說明玉米生長正常,否則表示苗床缺水分或者發生病害,應根據情況及時補充水分或用50%多菌靈兌水進行葉面噴施防治病害。
玉米是需肥量大的作物。我縣農民普遍存在重施氮肥、輕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求必須要增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施鋅肥,減施氮肥。重施底肥,早施苗肥,猛攻穗肥。
( 1 ) 重施底肥: 底肥一般施用優質農家肥1500~2000kg/667m2,三元復合肥40~50kg/667m2,過鈣50kg/667m2,硫酸鉀10kg/667m2,鋅肥1~2kg/667m2。
(2)早施追肥:玉米生長到6 ~7 葉時施碳銨10~15kg/667m2,用化肥深施器提苗。
(3)猛攻穗肥:大喇叭期施碳銨60kg/667m2,用化肥深施器追施穗肥。促大穗、增粒重。
由于我縣處于川東高溫伏旱地帶,季節性干旱嚴重,制約著玉米生產的發展,群眾種植稀大窩,玉米種植密度一般在2300~2700株/667m2,該密度未能充分發揮品種增產潛力。對此,根據不同品種特性,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有利于發揮品種增產潛力,提高單產。我縣積極參與推行規模種植大戶,采用丘陵玉米播種機進行直播,緊湊型品種植4000株以上/667m2,半緊湊性植3500~4000株/667m2,大穗型品種植2800~3200株/667m2,秋后秸桿覆蓋行間。一般農戶采用玉米集雨膜側栽培,溝施底肥底水,小壟雙行,等雨蓋膜,膜側栽苗。
玉米肥團育苗移栽,可在全縣范圍內適用; 玉米膜側栽培在400m以上區域特別適用,尤其是干旱年份效果特別顯著。
玉米膜側栽培比露地栽培平均增產23.5%,平均集雨節水35方/667m2,增收世支115元/667m2。玉米肥團育苗學校直播平產5.8%/667m2,增收世支45元/667m2。肥料利用率提高8.5%、化肥減量20%,化學農藥利用率提高12%、化學農藥減量30%,玉米平均增產5%,其中化學肥料減施增產1.5%,化學農藥減施增產3.5%。
2020年3月,在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和渠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指導下,渠縣眾惠農業有限公司在渠縣李馥鎮鳳凰村、高洞村,直播種植13.33hm2優質青貯玉米,增施腐熟農家肥、少施農藥和除草劑,采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防蟲害,機器收獲,收獲青貯玉米700t,產玉米3.5t/667m2,比去年相同面積多收0.5t/667m2。銷售500t/667m2,產值1750元/667m2,比同品種籽粒玉米多售500元/667m2,共增加純收入10萬元。
2020年3月,在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和渠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指導下,中灘鎮寨坪村種糧大戶張秋種玉米4hm2,采用規范化旱地改制、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減施氮肥,藥劑拌種、機械化直播、一噴多防等關鍵技術,由于技術到位,產490kg/667m2,比去年多種2hm2,多收玉米50kg/667m2,增加總產16200kg。增收3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