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拉依夏·哈盼
(鞏留縣吉爾格朗鄉獸醫站,新疆 伊犁 835402)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對于肉制品的需求逐漸增加,這推動了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但是,在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畜牧養殖業的牲畜發病率也不斷增長,如何對動物疾病進行預防,以保證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傳染病其實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瘟疫,是因為某些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所導致的傳染性僅。這種疾病之所以廣泛傳播,主要是依靠病原進行傳播,如病毒、真菌等便是病原。此外,已經患病或者死亡的牲畜,也是傳播的病原體。傳染病的傳播方式較為廣泛,可以是牲畜之間的相互接觸傳染,也可以通過水源來進行傳播,還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所以預防難度較大。
寄生蟲病對畜牧養殖業有著較大的影響,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在任何飼養動物中,都可以存在。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疾病,乃是因為有寄生蟲侵入到牲畜的體內進而導致牲畜感染疾病。引發寄生蟲病的生物主要有以下幾類:(1)蠕蟲、(2)原蟲、(3)節肢動物等等。這些動物寄生于養殖動物的表面,其中,蠕蟲類寄生蟲會進入到養殖動物體內,至于節肢動物,其主要寄生于養殖動物的表面[1]。
在畜牧養殖業中,普通疾病的發病率較高,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外科病,另一類是內科病。之所以出現外科病,主要是動物體表受傷,或者是有眼科類的疾病等等。而內科病的發病原因比較多。在對這種病癥進行預防時,可以通過規范的診療,通過科學的診斷,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治愈。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之所以發生疾病問題,與養殖環境有著較大的關系。飼養人員忽視了對養殖環境的清潔與打掃,沒有定期對養殖動物的糞便進行處理,沒有定期對動物居住生活的場所進行消毒,導致動物的生存環境較為惡劣,較易感染各種疾病。也正是因為養殖環境不合格,使得動物的肌體調節變得紊亂,致使動物出現了腹瀉的情況[2]。
有些動物疾病屬于先天性的,這些養殖動物可能出現前就被感染。這種疾病主要源于母體,因為母體感染了疾病,所以其出生之后便患有疾病。這種患有先天性疾病的養殖動物,其發病非常的突然,不定期。對于這種類型的動物疾病,養殖技術人員要想實現有效的預防,需要確保母體的健康,要做好病原菌的檢查工作。
人為因素出現在許多方面,例如在管理過程中,養殖人員沒有按照衛生標準來規范操作,如沒有定期清理糞便,沒有定期消毒等等,這使得養殖場所臟亂差。又比如,在用藥階段,養殖人員沒有對癥下藥,這導致動物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后后遺癥。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管理以及用藥階段,還有養殖場所的選址不合理,也會導致養殖動物感染動物疾病。如,養殖場建設不夠合理,使得通風以及排污等不夠達標。
在動物飼養過程中,飼養管理對動物的飲食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需要從此方面進行預防。在實際工作中,養殖人員需要控制飼料質量,要重視對圈舍以及器具的消毒工作。此外,養殖人員要定期清潔動物圈舍,在清潔過程中,要做到規范細致,對于動物糞便,要進行統一規范的處理。在飼喂動物時,要對飼喂量進行控制,確保其與動物的身體狀況相符合[3]。
在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中,安全檢疫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新引進的動物,養殖場應當先將其隔離一段時間予以觀察,只有確保動物安全,再采取混養的方式。另外,要避免外來無關人員進入養殖場,如果外來人員或者車輛要進入養殖場,需要先對人與車輛進行消毒,做好安全檢疫工作。此外,要定期開展動物疫苗接種工作,使養殖動物的抵抗力得到提升。
如果爆發了疫情,特別是傳染類疾病,需要對其進行控制非常的困難。為了防止疫情的擴大,需要配合疫情管理人員的指示開展工作。如,對于感染疫病的病死牲畜,對其進行無害化的處理,或者是做好動物的隔離工作等等。
綜上,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感染疫病的原因有許多種,一旦感染疫病,就會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會阻礙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因此要加強對動物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在預防控制中,養殖人員要實現規劃化的飼養管理;要重視動物的安全檢疫工作。另外,如果發生了疫情,要及時上報,讓專業人員進行處理,以實現對動物疾病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