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伍,邱珠桂,陳秋妹
(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人民醫院,廣東 湛江 524300)
由于結節、腫物等對甲狀腺所產生壓迫癥狀,為了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常需臨床干預,一般都選擇藥物、放射性和手術治療[1-2]。保守治療無效的多采取手術,可分為甲狀腺全切除、次全切除二類。由于甲狀腺周圍分布豐富的血管、神經,易導致術后并發癥。因此在護理上要求較高。
納入標準[3]:經檢查存在甲狀腺疾病,且符合甲狀腺手術指征;臨床資料完整且具有正常的溝通能力;知情同意。排除標準[4]:合并其他惡性疾病;呼吸循環功能異常;嚴重凝血功能障礙;不接受手術建議者。將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時期)收治甲狀腺疾病擬行甲狀腺手術患者總計100例,根據入院順序分成兩組,先入院50例患者設置為對照組,男10例、女40例,年齡22-74歲,平均(37.2±2.7)歲,病程3.8-37.9年,平均(16.4±2.4)個月,腫瘤直徑0.7-4.1cm,平均(2.3±0.4)cm,部位:左側20例,右側22例,雙側8例。后入院50例患者設置為實驗組,男8例、女42例,年齡17-76歲,平均(36.8±2.8)歲,病程3.5-38.3年,平均(17.1±1.9)個月,腫瘤直徑0.8-4.0cm,平均(2.6±0.3)cm,部位:左側24例,右側17例,雙側9例。一般資料(P>0.05)可比。
對照組行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完善術前宣教,術后觀察與用藥、飲食等相關指導。實驗組行前饋控制干預:①成立管理小組:護士長為組長,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師作為組員,將手術可能引發的風險結合既往護理患者的經驗循證,設計初步的前饋控制方案。②評估分析:根據風險的嚴重程度,總結高風險護理問題。主要包括:術前準備不全、缺乏相關知識支持、術后觀察不細致、并發癥搶救欠缺。③前饋控制: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小組總結風險預警及預防方案,實施全程監控;加強培訓:定期培訓,并每周分析病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強化技能培訓:對臨床技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一解決;加強溝通:包括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護患之間的相關問題,并注意對患者心理問題及負面情緒的疏導。
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率、護理質量(護理技能與實踐知識評分,護理風險事件與護理糾紛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護理技能與護理實踐采取兩種滿分均為100分的評價方式,包括專業考試和日常工作評分,以專業考試60%+日常工作表現評分40%記總分。護理滿意度評價采取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100分),100-95分記非常滿意,94-85分記滿意,84-70分記基本滿意,69分及以下記不滿意,總滿意=總例數—不滿意。
實驗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00%,對照組患者為18.00%,實驗組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護理技能與護理實踐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n(%)]()
組別 n 護理技能(分) 護理實踐(分) 護理風險事件 護理糾紛實驗組 50 96.13±2.18 97.28±1.74 0(0.00) 1(2.00)對照組 50 91.35±3.79 92.87±2.33 4(8.00) 7(14.00)x2 10.763 14.875 4.167 4.891 P 0.000 0.000 0.041 0.027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的9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167,P=0.000)。
甲狀腺手術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極易發生并發癥,影響患者康復。前饋控制護理在問題發生前進行控制,有效的提升了護理質量,保障了手術安全[5]。本研究實驗組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技能與護理實踐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
在甲狀腺手術患者中實施前饋控制干預,可有效的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護理人員的相關能力,降低了護理風險事件與護理糾紛的發生率,較好的提升了護理質量[8],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拉近護患距離,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