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潔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是目前臨床中晚期肝細胞癌治療的首選方法,能有效延長患者2年存活率,但是多次行TACE術也會發生多種并發癥。預見性護理通過對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從而降低其惡化率。本文對肝癌行TACE術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措施,取得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于我院行TACE的肝癌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組和預見組。常規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34~70歲,平均年齡(54.24±16.66)歲,行TACE術1~4次,平均(2.12±0.98)次,其中結節型肝癌15例,巨塊型5例,彌漫型2例;預見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4.96±17.13)歲,行TACE術1~4次,平均(2.30±0.90)次,其中結節型肝癌14例,巨塊型7例,彌漫型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間差異小(P>0.05),具有可比性。2組患者都具有肝區疼痛、腹脹等臨床表現,AFP均>720mg/nd,并且均由病理學檢查確診。
1.2.1 常規組
行傳統術后護理管理,常規24 h心電監護、體位護理、基礎護理、遵醫囑對癥處理等。
1.2.2 預見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進行預見性護理管理,主要措施為:①正確評估病情及存在的危險因素,針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穿刺部位出血、胃腸道反應、深靜脈血栓、尿潴留等,制定預見性護理方案并措施。②術前預見性護理措施:患者大多有懼焦慮情緒,術前做好心理護理,向患者宣教手術知識及相關注意事項,并針對患者存在的特殊情況予以針對性護理。②穿刺部位血腫或出血的預見性護理措施:肝癌患者凝血功能較差,加上術中使用了抗凝劑,容易出現出血,可指導患者在做增加腹壓的動作時要按壓 穿刺處,如排便、咳嗽時,同時密切觀察敷料有無滲出血液。③胃腸道反應的預見護理措施:化療藥物等易引起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脹等。術前予以地塞米松5 mg、鹽酸托烷斯瓊5mg, 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有助于緩解不適癥狀;對于出現嘔吐的患者,囑其頭偏向一側,以免發生誤吸,可按壓患者內關穴進行止吐[5]。④深靜脈血栓的預見性護理措施:術后每2h對患者穿刺側膝關節以下部位進行按摩,促進其血液循環。如患者已出現栓塞,則讓患者抬高穿刺側肢體,停止按摩以防栓子脫落。⑤尿潴留的預見性護理措施:由于患者術 后需要保持穿刺側下肢的制動,因此需在術前對起進行床上排尿訓練,必要時可予以機械導尿。 ⑥其他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措施:做好皮膚護理,預防壓瘡;做好呼吸道的護理,預防肺部感染;做好泌尿道護理,預防尿路感染等。
1.3.1 滿意度
根據患者出院前滿意情況調查表數據統計滿意度。
1.3.2 并發癥發生率
常見并發癥包括穿刺部位出血、股動脈栓塞、胃腸道反應、肺栓塞 、急性膽囊炎等。
用SPSS 20.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P<0.05說明有意義。
預見組有1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6.97%,對照組有4例不滿意,滿意度為87.88%,預見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
常規組中發生穿刺部位出血有3例,深靜脈血栓1例,胃腸道反應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8.18%;預見組中發生穿刺部位出血有1例,胃腸道反應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06%。預見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
肝癌發病具有隱匿性,多數患者在發現時已處于肝癌晚期,TACE介入治療是這部分患者的首選的治療方法。應用TACE治療肝癌,一方面會導致周圍正常肝細胞壞死,加快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另一方面也會帶來各種并發癥。因此,需要對其施行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 預見性護理通過對肝癌行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患者采取多方面具有針對性的預見性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達到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目的。
本文結果示,預見組患者滿意度為96.97%,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7.88%;同時預見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06%,明顯低于常規組的18.18%(P<0.05)。
綜上所述, 對肝癌TACE介入治療患者施行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術后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發生,顯著提升患者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