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歡,劉 芳
(宜興市人民醫院,江蘇 宜興 214200)
重癥胰腺炎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由于該病長期處于高代謝的狀態,因此,極易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因此降低了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從而增加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所以,應加強對重癥胰腺炎感染病人的早期腸內營養護理,對確保患者健康安全尤為重要。為此,本文詳細分析了早期空腸內營養護理對重癥胰腺炎感染病人的影響效果,詳情如下。
將我院收治的50例重癥胰腺炎感染病人作為此次探究對象,病例選取時間2017年4月-2019年4月,將所有患者進行了分組研究,其中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每組患者分別有2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20-75歲,中位年齡(47.5±2.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20-76歲,中位年齡(48.0±2.3)歲。對比后發現,組間患者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備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
給予對照組常規優質護理,監測患者病情及各項指標變化,做好病房環境、用藥及疼痛護理,靜脈配置腸外營養支持。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優質護理基礎上將腸外營養支持改為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首先為患者詳細講解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重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度;為患者采取鼻飼置管,做好管道固定工作。首先輸注生理鹽水,再給予患者營養液,嚴格控制營養液的滴注速度,并根據營養液種類調節滴注速度,營養液的濃度要以低到高的濃度進行輸注,確保患者合理補充營養物質,保證患者機體營養均衡。
將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免疫球蛋白中IgG、IgM、IgA)的免疫功能各項指標水平變化進行對比分析;并記錄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干預前觀察組患者IgG(g/L)、IgM(g/L)、IgA(g/L)指標數據為(6.3±0.5)、(6.4±0.5)、(6.2±0.3);與對照組患者干預前相關數據(6.5±0.6)、(6.5±0.6)、(6.3±0.4)對比無顯著差異(t=1.2803,0.6401,1.0000,P>0.05);干預后對照組患者上述免疫功能各項指標分別為(8.2±0.5)、(8.6±0.2)、(8.4±0.3),觀察組患者免疫功能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其數據為(9.3±0.7)、(9.4±0.6)、(9.2±0.8),組間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之上(t=6.3936,6.3245,4.6816,P<0.05)。
同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24.0%(6/25)例相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均較低,其數據結果僅為4.0%(1/25)例,兩組之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x2=4.1000,P<0.05)。
重癥胰腺炎是一種危險性較高的急腹癥,并具有發病率高、并發癥多及病死率高等特征,發病后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高熱、惡心及嘔吐等癥狀。而該病的高代謝、炎癥蛋白消耗和禁食的限制,極易造成患者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從而損傷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因此極易發生感染現象,最終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1];由此可見,加強對重癥胰腺炎感染病人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對確保患者康復效果尤為重要。為此,在本次研究中將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在重癥胰腺炎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全面分析[2]。結果發現,通過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后的觀察組患者免疫功能各項指標均明顯提高,且發生的并發癥均較少,其數據結果同給予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比較均具備顯著優勢。之所以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主要是因為術后科學合理的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可直接幫助患者改善營養不良癥狀,能夠有效維持患者機體代謝,對維持患者內臟血流穩定性和胃腸道粘膜完整性起到了重要性作用,并能有效糾正患者低蛋白血癥,確保機體各功能組織器官不受營養不良影響,從而避免患者因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的并發癥發生,最終確保了患者的身體康復效果[3]。
綜上所述,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對重癥胰腺炎感染病人的影響價值較高,對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及確保患者康復效果中起到了重要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