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靜
(額敏縣職業高級中學,新疆 額敏 834600)
在中國幾千年的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一直將農業作為主要產業類型,而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實現農業現代化依然是一個重要問題。在此過程中,加大畜牧養殖技術的全面推廣與運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但考慮到當前此類技術推廣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資金實力不足、農業生產與技術推廣人員素質不高、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弊端根深蒂固、缺少畜牧養殖技術運用的實地指導等問題,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由于新技術的運用本身具有一定的資金要求,對其進行大面積推廣就更離不開資金的強有力的支撐。并且,我國農村地區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本身存在巨大差異,農村用于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資金可能不足,這就要求大量的政府撥款,政府財政支出不得不因此面臨較大的壓力。除了資金不足問題外,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經費的分配也有不科學之處,當前專用于技術推廣的費用占比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員經費所削弱,二者的增長比例嚴重不協調。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大部分員工都是素質較低的農民群眾,這就使得農業生產智力支撐嚴重不足,在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同樣面臨此問題。總體來看,當前參與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較低,其農業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且對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掌握不夠熟練,這就制約了技術的快速全面推廣。
一直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的生產發展,都呈現出養殖戶分散、資源整合度低的問題,這就導致養殖生產只能小規模、獨立進行,其為養殖戶創造的收益同樣難以保證,許多小養殖戶的年收入甚至無法突破萬元。在此背景下,基層普遍呈現專業養殖人員少、養殖戶無法承擔專業技術的采購成本等問題,這就制約了畜牧養殖技術的順利推廣與運用。
結合當前國內許多地區推廣畜牧養殖技術的實際情況看,他們的推廣實驗基地建設往往不夠扎實,例如縣級政府在推廣技術時,往往將縣內養殖園區作為主要基地,而未能結合技術推廣的現實需求建設專門的畜牧養殖技術示范園區,這就導致技術推廣對產區有嚴重的依賴,無法體現其專業性、獨立性園區,導致推廣效率受到限制。
考慮到國內畜牧養殖技術推廣過程中還有極為嚴重的資金不足問題,這就要求政府單位加大該領域的資金投入力度,通過設置專業新技術推廣專業項目,并為之籌備專門的專項資金;而在后期的資金使用過程中,則要嚴格監控資金流向,對其流動方向與使用狀況等展開全面的記錄與必要的分析,以免資金被暗中挪用甚至是無辜浪費。
由于農業生產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且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要求各地區政府單位積極完善技術體系,加強農業部門管理人員與從事基層農業生產的員工的技術培訓工作,使得農技推廣成為一項有規劃、有程序地系統性工作。基于此,政府單位要首先建立健全與農業技術引進、推廣的相關科學機制,并且針對新設備及新品種使用的知識和專業養殖技術的運用技術等組織專門的培訓活動,并建設養殖示范基地進行實訓,指導農業生產工作的規范性開展。
一直以來,我國都流行以家庭為單位、依靠人力操作的農業生產模式,因此農民的思維相對固化、對專業農業技術的接觸不夠深,農業技術的推廣就面臨一定的障礙。因此,基層政府單位要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相關政策的宣傳,改變傳統的技術推廣機制。在此過程中,政府單位可以緊密結合畜牧業項目建設,建立科學化、規范化養殖示范區域,建立完善的服務程序,積極帶動廣大養殖場戶應用先進的科學化生產設備建立完善的畜牧養殖生產體系。
專業科研院校掌握著大量的技術資源與智力成果,政府單位積極給養殖戶與科研院所牽線搭橋,將有利于科研技術更快速、便捷地被轉化為生產效益。因此,相關單位在組織開展畜牧業研發和推廣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其所處地區的地理環境、農業生產傳統模式、當前的畜禽養殖特征等加以研究,進而探討形成與當地基礎狀況相適應的畜牧養殖新模式,并引進滿足生產需要的先進養殖設備。在畜牧養殖科學化生產過程中,要調動地區生產示范科研單位的參與積極性,實現與各類推廣單位的無縫對接,將生產企業直接與養殖戶緊密聯系起來,在養殖場戶內建立完善的科研實驗項目。
綜上所述,加強對畜牧養殖技術推廣中的問題及對策的探討,意義重大。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針對當前該工作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的技術推廣發展對策以及可持續路徑,增加資金投入,加強人員技術培訓力度并完善技術推廣體系,結合農業養殖項目建設進行技術推廣,通過與科研院所對接提升技術推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