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婷,朱煉鋒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有創動脈血壓監測主要是應用于經動脈穿刺置管后測量動脈內壓的一種監測方法,該監測方法具有良好的直觀性,能夠降低外界因素對動脈內壓監測的影響,同時能夠有效發現患者在某一瞬間動脈血壓的變化特點,但是,由于在使用該監測方法時,容易發生管道堵塞情況,導致患者形成血栓,為有效規避該監測方法的缺陷,在臨床醫學中常采用鹽水進行管道沖洗[1]。因此,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鹽水對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針對早產兒患者通過采用持續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最佳沖洗鹽水的監測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報告如下。
在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間,隨機選取104例早產兒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采用計算機隨機選號法,根據不同的沖洗方式將其分為對比組(n=52)采用肝素稀釋鹽水,觀察組(n=52)采用生理鹽水。其中,對比組患兒平均胎齡(32.25±2.34)歲,患兒平均出生體重(1.56±0.95)kg,男患兒29例,女患兒23例;觀察組患兒平均胎齡(32.85±2.14)歲,患兒平均出生體重(1.60±0.87)kg,男患兒30例,女患兒22例。排除標準:排除不配合、治療前凝血功能異常以及伴隨有其他重癥患兒。具有可比性(P>0.05)。
對兩組患兒采取有創動脈血壓監測,并在監測前對患兒的凝血功能、動脈側支循環功能等進行監測,確保在有創動脈血壓監測前,患兒各項指標正常。同時,對觀察組患兒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沖洗,對對比組患兒在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時采取肝素稀釋鹽水沖洗,兩組流速均設置為1ml/h,留置管的留置時間最長不超過100小時。
對比兩組沖洗方法對患兒的影響。分析患兒血栓形成率、凝血功能降低情況以及出血狀況。
將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血栓形成率為11.54%(6/52),對比組患兒血栓形成率為17.31%(9/52),x2=10.146、P=0.001;觀察組患兒凝血功能降低情況為0.00%(0/52),對比組患兒凝血功能降低情況為30.77%(16/52),x2=11.562、P=0.001;觀察組患兒出血狀況為0.00%(0/52),對比組患兒出血狀況為11.54%(6/52),x2=10.415、P=0.001。
有創動脈血壓監測主要通過創傷性測量的方式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有效監測,該監測方法相比于傳統的血壓監測法,能夠更好的對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進行監測,同時對患者的平均動脈壓進行有效的連續性監測,能夠及時監測患者的血壓變化,對患者體內的各項指標進行有效判斷,同時能夠監測患者的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等。但是在大量的臨床操作中,采用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時,由于在監測過程中動脈留置管會形成血栓,從而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針對早產兒而言,由于患兒身體素質較差,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的缺陷會對早產兒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2]。
通過研究發現,在對早產兒進行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時,通過利用肝素稀釋鹽水能夠有效預防患兒血栓形成的改良,肝素稀釋鹽水中具有抗凝血作用,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壓黏度,使患者的纖維溶解能力得到提高[3]。但是由于肝素稀釋鹽水的抗凝血功能較強,導致在進行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沖洗時,會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影響,從綜合角度出發,為有效改善患者的抗凝血機制,降低在有創動脈血壓監測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影響,通過采用生理鹽水能夠有效預防患者形成血栓,同時規避肝素稀釋鹽水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通過生理鹽水次序沖洗后血栓形成率、凝血功能降低情況以及出血狀況均要小于對比組(P<0.05)。通過研究發現,本次研究相關數據與楊曉玲[4]的研究基本一致,在創動脈血壓監測中具有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早產兒患者通過采用持續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時最佳的沖洗鹽水為生理鹽水,通過采用生理鹽水能夠有效降低在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時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影響。因此,生理鹽水在有創動脈血壓監測中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