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勇,孫鵬宇,盧平山
(欒川龍宇鉬業有限公司,河南 欒川 471500)
通過對非煤礦山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進行統計分析,非煤礦山常見的事故類型有爆炸、冒頂坍塌、邊坡垮塌、尾礦庫潰壩等。如:2010年3月19日,安徽省池州市一采石場發生放炮事故,造成4人死亡;2018年6月5日,遼寧省本溪市一鐵礦發生炸藥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2012年4月26日,廣西賀州市一采石場發生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2014年4月3日,江西省新余市一采石場發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3年8月20日,云南省紅河州一礦業公司發生頂板脫落事故,造成4人死亡;同年10月14日,云南省普洱市一礦業公司發生冒頂片幫事故,造成3人死亡;2007年11月25日,遼寧省鞍山市一尾礦庫發生潰壩事故,造成17人死亡;2000年10月18日,廣西省一尾礦庫發生垮壩事故,造成28人死亡。事故教訓極其深刻,必須牢牢記取,引以為戒。
2.1.1 盲炮事故原因
盲炮是因各種原因未能按設計起爆,造成藥包拒爆的全部裝藥或部分裝藥。產生盲炮的原因包括炸藥因素、雷管因素、起爆電源或電爆網路因素、施工質量因素等。2010年3月19日,安徽省池州市一采石場發生的放炮事故,就是由于炸藥未及時爆破,工人折回去處理“盲炮”時,發生爆炸造成的生產安全事故[1]。
2.1.2 盲炮事故預防控制措施
(1)嚴格對爆破器材進行現場檢測。爆破工程使用的炸藥、雷管、導爆索、導爆管、起爆器等均應做現場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2)根據作業環境選用適用的爆破器材或采取可靠防護措施。如在潮濕或有水環境中應使用抗水爆破器材或對不抗水爆破器材進行防潮、防水處理。
(3)嚴格起爆網路檢查。根據爆破工程復雜程度,由有經驗的爆破員或爆破工程技術人員對起爆網路進行檢查,確保起爆網路正常,起爆器的起爆能力符合設計要求。
(4)嚴格控制爆后檢查時間。露天淺孔、深孔、特種爆破,爆后超過5分鐘方準許檢查人員進入爆破作業地點;如不能確認有無盲炮,應經15分鐘以后才能進入爆區進行檢查,切忌提前進入爆區,造成盲炮事故。
2.2.1 早爆事故原因
引起早爆事故的主要因素是爆區周圍的外來電場,如雷電、雜散電流、靜電、感應電流、射頻電等。另外違章作業、雷管質量存在問題和不正確地使用電爆網絡的測試儀表、起爆電源也可能引起早爆事故[2]。2018年6月5日,遼寧省本溪市一鐵礦發生炸藥爆炸事故,就是由于作業人員違章操作,將雷管與炸藥混放引發的早爆事故。
2.2.2 早爆事故的預防控制措施
(1)預防靜電引起早爆事故。進行爆破作業的人員和進行爆破器材加工、檢測等人員禁止穿戴化纖、羊毛等可產生靜電的衣物,均應穿戴防靜電的衣物。礦用現場混裝炸藥車要設置有效的導靜電接地裝置。
(2)預防雷電引起早爆事故。在雷雨季節進行爆破作業宜采用非電起爆系統,露天爆破不得采用電力起爆系統,不得進行預裝藥作業,并應在爆破區域設置避雷針或預警系統。在裝藥連線作業時遇雷電來臨,應立即停止作業,拆開電爆網路的主線和支線,作業人員立即撤到安全地點。
(3)預防雜散電流引起早爆事故。在裝藥作業前,要切斷進入爆區的電源、導電體,停用可能產生雜散電流的電氣設備,對爆區內的雜散電流進行檢測,當雜散電流超過30mA時,禁止采用普通電雷管。采用普通電雷管起爆時,同時要求不得攜帶手機或其他移動式通訊設備進入警戒區。
(4)嚴禁炸藥與雷管混裝、混放。在爆破器材儲存、運輸、搬運等環節,均要嚴格杜絕炸藥與雷管混裝、混放。搬運爆破器材要輕拿輕放,嚴禁拋擲、踩踏、撞擊爆破器材。
(5)嚴禁煙火。在裝藥作業前,要劃定裝藥警戒區域,指定專人負責警戒,嚴禁攜帶火柴、打火機等火源進入警戒區域,警戒區內嚴禁煙火。
(1)亂采濫挖和非法盜采礦產資源引發冒頂坍塌事故。2019年10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一礦業公司發生坍塌事故,造成13人死亡,事故原因就是該公司利用已封閉的廢舊巷道,超出采礦權范圍進入相鄰公司已充填的采空區下方盜采邊緣礦體,導致上部充填體和圍巖發生垮落,人員受沖擊波傷害以及掩埋造成死亡[3]。
(2)對地質條件認識不清,措施不到位。2013年,云南省紅河州和普洱市各發生一起冒頂坍塌事故,事故原因就是頂板礦巖節理較發育,礦體產于層間破碎帶中,穩定性極差,再加上局部風化礦巖經水滲透,引起頂板冒落。
(3)頂板管理不到位,“敲幫問頂”、空頂保護等落實不到位。2012年9月6日,云南省昭通市一礦業公司發生冒頂片幫事故,就是因為事發當日職工在從事礦巖清理過程中,未嚴格執行“敲幫問頂”,不遵守操作規程作業,導致冒頂造成3人死亡。
(1)加強地質管理,嚴密監視地質地層和圍巖壓力的變化,充分維護圍巖的完整性。通過地質勘探、地壓監測、檢測檢驗等手段,掌握圍巖的穩定狀態,及時跟進支護措施。采用光面爆破等先進技術方法,盡量避免對圍巖的破壞,維護圍巖的完整性。
(2)加強支護施工管理,確保支護的整體穩定性。根據地質條件,對破碎帶、淋水地帶等復雜地質區段采用注漿加固、超前錨桿、前探支架等措施進行支護,保證錨桿、錨索的支護深度,確保支護的整體穩定性。
(3)嚴格落實“敲幫問頂”、空頂保護等制度要求。嚴格按照安全規程的相關要求,認真落實“敲幫問頂”制度,及時發現和清除工作面及巷道圍巖中的浮石和危石。掘進工作面嚴格落實空頂保護,采取有效頂板防護措施,禁止空頂作業。
(4)嚴厲打擊亂采濫挖、非法盜采行為。嚴格按設計施工,留設保安礦柱,及時對采空區進行處理,及時對通往塌陷區的井巷進行封閉。
(1)地質勘查程度不足,尤其是斷層、破碎帶等地質構造極易引發邊坡垮塌事故。2012年4月26日,廣西賀州市一采石場發生邊坡垮塌事故,就是由于地質勘查程度不足,山體地質情況復雜,加上連續降雨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
(2)設計、生產工藝不合理。如露天采場未分臺階作業,“一面墻”開采或臺階高度不合理;排洪排水設施不完善;排土場選址不合理,基底軟弱,排土工藝不合理、巖土混排等。
(3)爆破振動、地震、強降雨、冰雪消融入滲等外部因素對邊坡穩定性的不利影響,也可能引發邊坡垮塌事故。
(1)勘查設計階段,要保證勘查深度,為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嚴格按照安全規程、標準規范進行設計,對斷層、破碎帶等影響邊坡穩定的地質構造制定專項方案,確保設計安全可靠。
(2)嚴格按照設計自上而下分臺階分層開采,確保臺階高度、邊坡角等參數符合設計要求。采用預裂爆破技術,提高到界邊坡的整體穩定性,有效控制爆破震動對邊坡的影響。
(3)嚴格按設計施工防排水設施,經常性對防排水設施進行清理維護,及時疏排邊坡積水,防止雨水、冰雪融水滲入侵蝕,對邊坡造成破壞。
(4)積極應用邊坡在線監測等先進技術,對邊坡進行變形監測、應力監測、振動監測和水文監測,對邊坡變形及變形速率進行實時監測,有效預警。監測系統出現預警或邊坡出現開裂、掉塊等險情征兆時,立即停止受影響區域作業,將人員、設備撤離至安全區域。
安全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加強非煤礦山安全事故預防與災害控制,要堅持源頭防范,嚴格安全生產市場準入,要把事故預防和災害控制貫穿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經營全過程;要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安全生產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破解安全生產難題;要堅持依法管理,持續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和標準體系,嚴格標準化管理;要堅持系統治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市場等手段,落實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持續提升安全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為非煤礦山行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