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航
隨著新時代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基層審計機關普遍面臨著任務日益繁重與審計資源不足的矛盾。如何解決審計現狀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唯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才能解決問題,不斷推進審計事業發展,這也是擺在審計界面前的新課題。筆者作為一名基層的審計人員,從自身所處的實際環境出發,就切身體會到目前實施的審計調查了解程序必須適時優化,真誠呼吁在不降低審計質量的前提下,酌情為審計人員減負,即減少繁文縟節和壓縮剛性要求,便于審計人員簡化操作,靈活掌握,進一步激發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騰出精力、釋放熱情,促進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審計質量和工作效率得到雙提升。為此,筆者就審計調查了解程序的基本情況提出優化建議,并淺析理由,受視野、水平的限制,不妥之處,敬請同仁批評指正。
一、目前審計調查了解程序的基本情況和優化建議
1.基本情況。審計調查了解是審計項目計劃下達后至審計實施前的一個工作程序,調查工作的成果直接為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提供參考。就筆者目前操作的審計調查了解程序而言,主要涉及三份記錄,在審計項目檔案目錄中屬于并列關系。一是審計調查了解記錄,主要用于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的收集,由審計組長審核把關該記錄和附件材料,該記錄不需要審計機關以外的單位和人員蓋章或簽字。二是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條款式的分成單位名稱、性質、隸屬關系、主要負責人、機構、財產資金、主要經濟指標等要素,除了編制人、審計組長簽字外,需要被審計單位蓋章。三是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主要是收集開戶單位、開戶銀行及賬號、年初與年末資金金額等信息,需要填表人、財務部門負責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以及被審計單位蓋章。
2.優化建議。筆者淺見,在精心做好審計調查了解工作的前提下,維持現有審計調查了解記錄,同時不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做被審計單位和人員蓋章或簽字的要求,并將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銀行開戶情況表與其他調查材料一同作為審計調查了解記錄的附件,不需在檔案目錄中單獨列明,改變上述兩表在審計項目檔案目錄中與審計調查了解記錄并列的格局。取消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的格式要求,讓審計人員根據實際需求自行設計文本格式。
二、關于優化審計調查了解程序的理由
1.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目前推行的條款式的)、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只是審計調查了解程序的推薦內容,并不是強制性要求。
審計調查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準則》(審計署8號令)第五十七條對該程序明確了約束性要求:“審計組應當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評估被審計單位存在重要問題的可能性,確定審計應對措施,編制審計實施方案”,而對于審計調查了解的方式和內容,審計署8號令則是使用“可以”這一指導性條款而并非約束性條款,旨在向審計人員推薦實務操作要點。如第六十條指導審計人員可以從單位性質、組織機構等方面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第六十三條指導審計人員可以采用詢問、檢查、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第六十五條指導審計人員可以選擇法律法規、國家方針政策、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等標準作為職業判斷的依據。顯然,目前推行的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所設計的機構編制、財產資金、主要經濟指標與銀行開戶情況僅僅屬于審計署8號令推薦的實務操作要點,并不是每個審計項目必須掌握的情況,且調查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審計組完全可以選擇性地展開調查。
2.在審計領域跨行業、審計對象多元化、審計任務多樣化的新形勢下,“一刀切”式地開展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銀行開戶情況的調查了解并不適應每個項目的審前需求。
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帶有很深的賬簿審計的烙印,對于經濟責任審計、財政財務審計、企業審計中起到了較好的審計調查了解的效果,但隨著近年來審計監督的范圍拓展和項目種類的增多,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重大政策措施執行審計項目的開展,審計的視角不再拘泥于甚至重心也不在機構編制、單位資產、主要經濟指標、銀行開戶方面,而是因項制宜,要充分考慮到不同項目的審計需求,尤其在審計調查了解與審計實施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必須分清輕重緩急,力爭短時間內收集最需要的信息,提高時間投入與效益的產出比??梢?,將機構編制、單位資產、主要經濟指標、銀行開戶情況作為硬性要求且調查記錄必須裝入審計項目檔案這一做法并不科學,不同審計項目需要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沒必要機械式的千篇一律。
3.不必要的程序要求陡增審計成本。
就目前現實情況而言,審計署8號令在審計調查了解環節中給予審計人員較高的自主權,調查內容可以由審計組收集了解,書面記錄由審計組長簽字認可即可用做編寫審計工作方案或審計實施方案的參考,而被審計單位情況表除了審計組長、有關人員簽字認可外,還要求加蓋被審計單位公章,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除了銀行開戶內容外,還要加蓋被審計單位公章,以及填表人、財務負責人、主要負責人簽字。筆者建議這種繁瑣的手續應予去除。
第一,目前被審計單位情況表、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的簽字、蓋章手續實屬多余。
根據《審計機關審計檔案管理規定》(審計署 國家檔案局令第10號)的審計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審計調查了解記錄屬于立項類文件材料,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未在該規定中明確歸于何種文件材料類別。筆者拙見,后兩張表格應該也屬于立項類文件材料,在日常工作中為審計調查了解記錄服務。既然只是立項類材料,不屬于證明類、結論類材料,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就沒有必要一定要加蓋被審計單位公章及要求被審計單位個人簽字。
第二,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在基層審計工作中效果甚微。
隨著多年來國庫集中收付核算改革的推進,在縣、鄉兩級政府管理體制中,除開財政機關(還不包括下屬鄉鎮財政所)、少數醫療機構、國有企業外,絕大多數縣級預算管理單位原來的銀行賬戶早就被取消,資金收付都是以用款指標和用款計劃的形式體現,銀行存款由隸屬于財政機關的國庫支付經辦機構人員辦理結算手續,預算單位早就不與銀行接觸。在這種背景下,取得的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絕大多數情況下屬于“白卷”,更無可奈何的是,明明知道卻又次次要填,還要填表人、財務部門負責人、主要負責人逐個簽字,被審計單位蓋章。
依筆者淺見,審計機關只需與當地人民銀行、各商業銀行定期協調,將審計覆蓋的單位開戶銀行與賬號信息掌握,有的放矢地選擇已開設銀行賬戶的單位開展調查了解工作,必將節省審計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繁瑣的程序要求讓審計人員疲于應付,帶來了流于形式的弊端。
正如前段所述,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表、被審計單位銀行開戶情況調查表不僅要有書面記錄,而且還要被審計單位簽字、蓋章。這項簽字、蓋章的工作無形中耗費著審計人員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處于審計實施前醞釀審計思路、苦思冥想尋找突破口的關鍵階段,審計人員還要惦記表格填寫和簽章,受各種現實因素制約(如對方單位有關人員不在、被審計單位路途較遠不宜就地調查),簽字蓋章并不是像想象的那樣容易辦理。在大多數情況,為了節約工作時間和提高效率,也不排除這樣或那樣的情況,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審計人員往往是到了審計實施過程中將被審計單位情況表、銀行開戶情況表連同審計證據一并讓被審計單位“批發”式補充蓋章。否則,審計項目(以審計項目檔案為表現形式)在未來的審計質量檢查中就面臨著因審計程序缺失繼而定性為質量控制不嚴,輕則被扣分,重則被通報,至于實際作用有多少往往不是最主要的。
(作者單位:廬山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