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紅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一塊大理石,把孩子成長過程比作為雕像的過程,家庭就是第一位雕塑者。
我校學生的家庭問題比較復雜:有父母離異的;有經濟十分困難的;有家長教育觀念陳舊,只重視分數,忽視子女思想誘導的;有只顧生意,請家教了事,發現問題粗暴對待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現實中這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問題引起我們的深思:要培養優秀的學生,既要有優秀的學校教育,也應該要有優秀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須同步發展。于是,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教育修養水平,就被確定為我校探索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的一個重要舉措。在實踐中,我們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形成學校的德育特色。
一、領導重視,形成共識,構建和完善家長學校機構
在追求優秀的辦學理念指引下,我校每年舉行家長委員會的換屆選舉,聘請鎮關工委、社區教育辦公室的領導擔任顧問,由校長兼任家長學校的校長,主抓德育的副校長負責,家長代表為成員,構成了一支具有先進性和代表性的家長學校領導小組的組織機構。
每學期,家長學校的領導成員在期初、期中、期末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和部署家長學校的工作,了解和檢查家長學校的辦學情況,查找薄弱環節,及時進行整改,及時總結經驗并加以推廣。
我校的家長學校以創建優秀家庭為目標,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家長學校活動,指導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方法和途徑,從而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
二、開展系列化專題講座
我校開展以年級為單位的家長教育系列講座,講座形式有兩種:一是學校邀請市或鎮講師團的講師到校為家長進行專題講座;二是由社區教育辦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到校有針對性地為家長進行專題講座。講座內容涉及面廣,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家長面臨的社會問題專門設計內容。每學期每個年級的家長至少參加一次家長學校的培訓。 每次家長培訓后,學校還會安排時間,向家長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匯報教育教學工作情況,收集家庭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質量觀和教子觀。同時還會要求班主任根據班級情況和本班學生的特點,印發學習資料,組織家長有針對性地學習。選擇有代表性的個案和文章組織家長討論,并向家長提出具體要求。
系列化的家長培訓和學習使家長的教育修養水平逐步提高,對孩子的成長特點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學校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學校的辦學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真正地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步接軌。
三、組織教子經驗交流,評選表彰好家長
每次家長培訓和學習,學校都是采取先集中講授再分散交流的方式進行。集中時以年級為單位,家長認真聽講座,分散后就以班為單位,由班主任組織家長圍繞培訓和學習的內容談體會。期末舉行好家長的評選和表彰活動,并創設平臺,請優秀家長做經驗介紹,分享交流成功的喜悅。
四、倡導創建學習型家庭
學校積極倡導學習型家庭活動,推薦家長閱讀一些家教書刊,指導家長購買有關家教的書報,組織家長撰寫教子經驗文章,匯編成書,編印家庭教育的材料等。在學習、交流中,促進教師、家長、孩子共同成長。
五、開展幫教輔導
對個別特殊家庭的家長,學校制定了單獨的幫教輔導計劃。一方面約見家長,和家長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和輔導,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教子方法。另一方面,親自到家庭中去,針對家庭狀況,和家長開展心與心的溝通交流,與家長共同探討家庭教育的方法,幫助家長解決煩憂與困擾。
學校堅持每學期開展教師進千家的普訪及“一生多訪”的家訪活動。學校領導和全體的教師都分配家訪任務,利用業余時間走進每一個學生的家庭里,和家長、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把學校和老師的關心和厚望帶給家長和孩子,達成心與心的相融。
幫扶和家訪活動,既拉近了家長與教師的距離,又讓家長的情感得到升華,親身體會到學校對他們及其孩子的關愛,從而更配合學校的教育。
六、設立心理咨詢開放日
為了更好地幫助家長解決教子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學校還專門設立了心理咨詢開放日,具體時間為每周星期六上午八點到十一點,由值日領導和有心理輔導能力的老師主持,家長或學生可以到學校的接待室接受咨詢。可喜的是,不少學生都能主動的找學校領導或老師談自己的心理困擾,這份真誠與信任,令輔導的領導和老師深受感動。學生、家長、老師的真心促進了家庭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