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燕
【摘 要】本文從節目內容、播放方式、時效性三方面對新媒體時代給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帶來的挑戰進行簡要分析,明確編輯業務創新和發展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 ?廣播電視? ?編輯業務
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新媒體傳播具有速度快、范圍廣等特點,為廣播電視編輯(以下簡稱“廣電編輯”)的業務創新提供良好平臺。如何應對時代挑戰,探索編輯業務的創新之路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媒體對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帶來的挑戰
1.傳統廣播電視節目內容表達方式相對單一。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主要是文字與畫面的疊加,對公眾吸引力不強,導致其觀看節目的興趣不濃。使用固有的傳統方式錄制節目,節目類型不夠豐富,編輯形式呆板,限制了廣電業務的發展。
2.播放形式方面創新度不夠。廣播電視臺仍沿用傳統編輯理念,難以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不關注受眾收視體驗,導致節目在新媒體時代特色不明顯,難以展現廣電媒體的優勢地位。
3.時效性不強。傳統廣電節目的制作采用“先采后錄”等方式,其間耗時較長,部分受眾關注度較高的信息難以及時播報,缺乏時效性,和新媒體時代的高速步調發展不一致。
二、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如何創新
1.提高內容的豐富性。新媒體時代下的廣電編輯業務具備生動性及豐富性等特點,編輯需要結合傳播渠道及內容,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展開對內容的編輯,保證信息內容的豐富性。編輯應隨時關注各媒體的頭條信息,及時整合,使節目內容的受眾關注度更高,更加多元、豐富。
廣電媒體的信息來源十分廣泛,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中有豐富的新聞資源,可采集其中信息完成節目編排。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廣電媒體和其他媒體之間的合作,吸取其他媒體的精華內容,在新時代將自身權威性強的優勢發揮出來,保證編輯業務的良性發展。除此之外,廣電媒體還需對編輯質量予以合理控制,保證內容的真實性。
比如,某電視臺對專題報道《榜樣4》的編輯過程,就體現了編輯人員較高的業務素養,編輯通過網絡搜索優秀黨員事跡,采訪“吃虧書記”“扶貧之花”“攬月天團”等先進人物和先進集體,將節目主題定位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點講述先進人物和先進集體的典型事跡,現場邀請嘉賓訪談,并在節目中融入入黨宣誓等內容,節目深受歡迎。
新媒體時代,電視編輯在開展業務時,應充分考慮節目內容的豐富性,結合節目主題,使用新的信息收集方式,利用網絡和地方媒體合作,尋找好故事題材,以“接地氣”的內容,彰顯先進人物的精神面貌。
2.創新節目形式。新媒體時代,加速了媒體融合進程,廣電編輯的業務創新還體現在節目播出形式方面。這一環節的創新,可通過如下三個渠道進行:
第一,根據新聞性質合理分類,頭條新聞重點播報國家和地方時政要聞,不斷加強頭條選題的前瞻性、引領性、可操作性,保障主題主線報道有規劃、成系列、高品質。骨干人員沖鋒在前,創新升級運作機制,主動出擊,超前策劃,持續發力主題主線報道。
第二,從受眾喜好出發,體現節目的互動性特點,和受眾積極互動,及時獲取收視反饋,為節目編輯創新提供方向,按照受眾易于接受的方式,編輯節目形式。
第三,在節目播放環節,需融合多種傳播渠道,配合現場報道形式,展現出節目即時特性,拉近和受眾的距離,滿足受眾視聽感受的同時,體現出融媒體報道特色,創新節目編輯形式。
比如,2018年兩會期間,重慶廣電搭建了北京演播室,面積約600平方米,為融媒體融合報道提供條件。節目播放中,利用在線包裝及虛擬顯示等技術,推出《兩會觀察》《黔瞻時評》和《直通兩會》等專欄,以融媒體報道方式,豐富了節目的播放手段,為觀眾呈現出豐富的兩會新聞大餐。重慶廣電將融合傳播這一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設置融媒演播室,實現節目直播、剪輯、訪談、分發和回傳各項功能一體化。通過移動端和PC端等,實現對節目內容的同步直播。其傳播形式多樣化,直播過程互動性更強,將兩會新聞以多個角度和多種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此外,還使用虛擬直播合成系統,提升內容的可看性。新媒體時代新的節目編輯方式,為受眾帶來全新視覺盛宴,提高了節目收視率。
3.滿足受眾需求。廣電節目編輯的創新需立足新媒體時代,找準節目定位,深挖受眾需求,主動出擊,更新編輯觀念,探索新思維,融合節目內容,提高新聞策劃和加工能力,重點展現廣電媒體優勢。
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抗疫內容的廣電節目數量增加。為滿足群眾對此類信息的需求,各廣電媒體通過新聞節目隨時發布疫情動態信息。全國各地的廣電媒體以MV、專欄及公益廣告等形式,對“最美逆行者”“防疫知識”“權威信息”等及時報道,弘揚了社會正能量,展現了主流媒體的擔當與責任。在此期間,江蘇衛視推出了《戰疫特別報道》,北京衛視推出了《生命緣——醫生的除夕》特別報道,江蘇衛視推出《合力抗擊新冠疫情》等,上述節目捕捉到受眾的關注點,將權威信息及時發布出去,對公眾輿論展開引導,并及時科普知識,穩定人心。在特殊時期,關注受眾對節目內容的需求,精準定位,發揮信息載體作用,為受眾提供最新的信息。
4.與記者加強溝通合作。在日常業務上,新聞編輯應與記者聯動,為其提供業務上的支持,配合做好新聞鏈接、評論、稿件修改等,主動對接新媒體,將好節目大力推薦給微博、微信和客戶端采用。
三、結語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廣電新聞編輯需要重新審視自身業務上存在的不足,探索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切入點,轉變思維,為受眾提供豐富的節目內容。同時,利用先進技術,創新節目呈現方式,體現互動性特點。此外,編輯需要具備靈敏的嗅覺,捕捉受眾關注的熱點話題,精準制定節目主題,展現主流媒體的權威性,以全新的傳播手段推動廣電事業的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麗水市廣播電視總臺)
【參考文獻】
[1]柴維維.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創新與發展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11):250.
[2]杜維剛.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創新與發展研究[J].科技傳播,2020,12(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