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芳結
2016年教育部提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數學核心素養是通過數學學習得到的,數學作業是數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作業設計,可以很好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創新、實踐的能力。落實核心素養,我們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設計有效的作業,本文以情智理論為基礎,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從四大方面談談基于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
一、強調因材施教,發揮個性優勢
為了實現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獲得最大的發展,教師要掌握每個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分層作業的設計充分尊重每個學生差異,照顧不同學生的情感需要,把作業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分別用1、2、3顆星標注層次或以“自助餐”的形式標注必做題、選做題,基礎題和提高題面向大部分學生,設計拓展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選擇完成,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充分了解和尊重每個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挑選適合各個層次學生完成的作業,分層作業有效改變過去單調劃一傳統作業的模式,分不同層次的作業設計,既使上層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迎合學生好勝的心理,形成良性競爭,又照顧到中下層學生的能力發展,尊重學生的情智發展,彰顯數學作業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生做數學作業的興趣。
二、重視多元開放,實現全面發展
多元化作業設計要克服單一紙筆作業的限制性,除了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外,教師在作業目標的設定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親子關系的改善,重視實踐活動中知識與經驗的積累。
1 .日記型作業。 數學日記是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的較好方式和途徑。學生有意識地從數學的視角看待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形成的情感,以情啟情、以思啟思,展開思維的觸角。
2 .游戲型作業。 如在認識數字10后,設計“釣魚”的家庭游戲作業。先把撲克牌分成三份,學生與爸爸或媽媽每人取一份,剩下的一份撲克牌打開平鋪在桌面上,作為“魚”,只要自己手上的撲克牌與“魚”湊成十,說出算式,就可以釣上來,再放回另一張牌到桌面上,每人輪流釣一次,最后“釣魚”誰多誰就贏,進行“湊十法”訓練。
三、注重情境創設,講求合作探究
數學的抽象性決定了單純數學題解過程的枯燥無味,將數學置于豐富的現實情境和科學情境中就會無形中給作業增添了趣味性,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自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
如在學習《擲一擲》一課,課堂上出現這樣的情境:巴依老爺是一個狡猾又吝嗇的財主,庫爾班是巴依老爺的長工,他在巴依老爺家辛勤工作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眼看快要過年了,庫爾班讓巴依老爺付給他一年的薪水巴依老爺說:“如果你擲骰子的點數是6,一年的薪水就全部付清給你,但如果點數不是6,那么這一年的薪水就下一年再付,最后結果可想而知,庫爾班這一年的辛勞都白費了。后來,阿凡提說:“擲骰子可以,但規則由我定,我們這次擲兩顆骰子,如果兩個骰子的和是5、6、7、8、9,算我贏,你要把一年的薪水付清給庫爾班,如果和是2、3、4、10、11、12算你贏,這一年的薪水你下一年再付給庫爾班。”巴依老爺一聽,覺得自己贏的機會更大,一口答應了。同學們,阿凡提會贏嗎?我們一起動手驗證一下吧……
四、力求綜合運用,培養實踐能力
數學與生活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使學生數學學習得到深度發展。數學作業的布置應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智慧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作業設計要做到切合實際,力求綜合運用。如學習《利息》后,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課后了解定期和活期兩種不同的存款方式,與家長討論生活中到銀行存取款有多少種不同的情況?到銀行詢問或上網查詢遇到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如何計算。
核心素養的提出,為學校的教學和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情智”教學的影響下,有效的作業設計,使學生在情感領域和智慧領域得到發展,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展示智慧、情感交融的舞臺,是學生體現生命價值的快樂場所。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