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清
隨著小學體育新課改理念的深入落實,我們應該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正常發展,讓他們在體育課堂上得到自我能力的展現。小學體育日常教學也需要做到寓德于學,在了解學生心理、生理特征額基礎上,實現小學體育實踐教學的科學化、合理化、多元化,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逐步培養和建立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任和默契,為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提供便利條件。
一、在游戲中引導學生懂得理解和寬容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沿用到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也同樣適用。學生天性活潑,對于不感興趣的事情很難提得起精神去做。針對這種心理特征,作為體育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做到“人以群分”,將有著相同活動興趣的學生聚集起來,組織他們開展同樣的游戲。在游戲開始前要跟學生說清注意事項,保證體育教學游戲的安全進行。我們需要清楚的是,現在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體質較弱,在家里都是“小少爺”“小祖宗”,有些人個性較為偏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道德品質是體育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所以開展體育課堂教學,需要適當地進行針對性教學,讓這群家庭中的“小寶貝”從“獨處”環境中解放出來,開展教較多的集體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盡可能多的采用團體協作,比如跳大繩和拔河等等。讓學生在參與的同時,逐步融入到班集體中,讓他們的天性得以解放。
在一堂體育課中,進行完必要的熱身活動后,我詢問學生們今天的課堂游戲想要玩一些什么。學生們紛紛說到想要“跳大繩”,隨后我便帶著兩個學生去器材室將跳繩拿出來,在交待注意事項后便開始和學生一起“游戲”起來,整節課中充滿了歡聲笑語。在游戲中,首先挑選出兩名學生開展“掄繩”工作,在進行到一半時,向學生問到“大家都玩得這么開心,但是還有兩名學生為了我們的快樂默默付出,此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學生們思考片刻又望向兩名掄繩的學生紛紛說道:我們應該代替一下他們,讓他們也參加進來,一起快樂。聽到這里我很高興,鼓勵學生進行輪換游戲,從而讓學生在游戲中懂得理解他人。
二、開展課堂比賽,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現代化的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還需要培訓學生競爭意識,讓他們在這種“競爭”的環境下,不斷挖掘內在潛力,獲得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經常采用比賽的教學形式調動起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喚醒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三、在課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經常湊在一起開展各種游戲,但是游戲歸游戲,他們之間缺少相應的團隊合作意識,缺乏團隊合作觀念。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針對性教育,從而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因此,在小學體育定向活動策劃開展時,進行相應設計和安排,讓學生在快樂游戲中逐步培養出團隊合作意識,讓他們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從而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在一次定向活動游戲策劃時,我們分別設置了知識風暴關卡、算數關卡、古詩詞連線關卡、英語單詞對應翻譯關卡,旨在讓學生們在運動中鞏固知識、培養團隊合作觀念。游戲開展時,四個學生為一組,學生們自己安排,針對每項關卡進行人員配置,為了小組勝利每個人都集中注意力答題、快速奔跑。通過這種方式真正地讓學生們在運動中鞏固已學知識,在奔跑中收獲快樂童年,在協作中培養團隊精神,在團隊中收獲美好明天。這是我們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進行定向運動的初衷,也是全部教師對學生的期望。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