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摘 要】近幾年,新媒體迅速走進大眾視野,新媒體有著獨特的優勢,它傳播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新媒體發展大環境下,傳統媒體受到很大沖擊,本文認為傳統媒體只有緊跟時代變化,利用自身傳統優勢,結合新媒體發展趨勢,取長補短,才能在困境中迎來新的轉變。本文對國內地方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進行論述。
【關鍵詞】傳統媒體? ?融合? ?新媒體? ?轉型發展
傳統媒體包括報紙、雜志、電視等,為人們提供信息服務。近幾年來,新媒體的爆發式發展,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很大沖擊,傳統媒體受到挫折,漸漸顯露出一些問題。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把“傳統”與“新”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是每個傳統媒體都在探索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傳統媒體的融合創新
促進媒體融合發展成為當今傳統媒體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進行媒體融合可以為傳統媒體注入新活力,實現質的蛻變。如今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更樂于從手機、互聯網上獲取信息,但是由于互聯網傳播主體的門檻較低,審核制度不夠完善,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發布者,導致有些信息的真實性、權威性較低,大眾容易被假新聞、謠言所誤導。很多傳統媒體制定了“互聯網+”計劃,傳統媒體基于自身的傳播效應和權威性創建“兩微一端”,即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及客戶端,通過這些渠道把傳統媒體的核心內容與新媒體的傳播方式進行融合,實現傳播效果的提升。對傳統媒體而言,提高傳播速度,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對于受眾而言,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而且隨著短視頻社交軟件的興起,傳統媒體紛紛注冊官方賬號,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上隨處可見官方賬號的身影,傳統媒體將新聞信息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在APP上進行播放,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度和播放量,也獲得了很多青年人的青瞇。例如: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的欄目《小莉幫忙》,原本是民生頻道品牌新聞欄目《民生大參考》中的一個新聞板塊,自2008年創辦以來因其節目形式獨特、服務性強而備受觀眾好評。2009年,民生頻道為進一步加強節目創新力度,擴大民生定位的外延與內涵,特將此板塊擴大至40分鐘,形成一個獨立的欄目,該欄目很好地使用短視頻平臺,注冊官方賬號“河南廣播電視臺小莉幫忙”,將欄目中的內容精簡壓縮到抖音播放,由于視頻內容貼近群眾,其中的很多案例對觀眾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到目前為止獲得了7415.8萬的點贊、773.2萬粉絲,其中單個視頻平均點贊量在6萬以上,可想而知播放量更為巨大,而河南電視臺官網上該節目的播放量平均是幾百,這樣的新媒體流量和影響力遠遠高于其傳統傳播渠道的節目模式,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樣一檔欄目的存在,提高了其所在電視臺的經濟效益,帶來了不少廣告收入,同時給傳統媒體做了一個良好的示范和榜樣。
二、傳統媒體在融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內容形式需要創新
在融媒體化進程中,傳統媒體在傳播方式上有了新的改變,也應該注重提升內容產品的質量,注重內容形式的創新改進,緊跟時代需求,增加更多具有獨特性和趣味性的內容。比如:央視《新聞聯播》官方賬號在抖音APP中有一個叫作“主播說聯播”的板塊,由新聞聯播主持人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內把熱點新聞事件簡單明了敘述一遍,一個固定鏡頭加上配樂,看似簡單卻由于其內容包含當下時事,發布迅速,傳播廣泛,形式新穎,單個視頻點贊量最多能達到千萬以上,觀看量可想而知,這樣的創新舉措吸引了更多的觀眾,也讓很多傳統媒體加以借鑒。因此新的傳播方式需要的是媒體工作者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尋找更能抓住受眾眼球的信息內容,打造更具有話題性和熱度的欄目板塊。
2.人才培養是發展的源泉
傳統媒體在轉型過程中無論是融媒體化的發展還是涉及產業經營方面,都應吸納豐富的人才資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用人體制和激勵機制。傳統媒體機構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是長期工作在傳統媒體體制下的,他們的有些觀念不能及時跟上新時代,思想落后,在融媒體化過程中會手足無措,到處撒網,哪里有熱度就往哪里去,造成很多資源浪費,卻收不到顯著效果。這就需要傳統媒體機構吸引更多新時代高質量的“新高”青年,這些“新高”青年處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他們的思想和觀念以及專業知識可以說緊跟時代,可以給傳統媒體機構帶來更多活力。人民日報、湖南衛視、澎湃新聞等每年都會吸納很多這類人才,這些新興人才的輸入給他們帶來的是更好的創意、更新的思想,這些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依然能夠走在傳播矩陣前列,與新型人才的注入有很大關系。
3.設備、培訓助力更好發展
除了人才,媒體設備也是新媒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從傳統的攝像機、照相機到現在的無人機、手機、VR全景相機,各種攝影器材層出不窮,設備越來越輕,越來越小,加上移動數據4G、5G的發展,讓“快”成為新媒體的代名詞。除了及時為傳統媒體記者配好“武器”,還要讓他們了解學習這些設備,媒體機構應該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革新的專業培訓,讓工作人員了解并能熟練運用這些專業新型設備,定期組織講座論壇,對工作人員的思想及觀念也應該進行創新性的教育和培訓;并且也希望政府能夠對傳統媒體機構給予更多的技術、財力資源支持。
4.交流互動很重要
新媒體時代使人人都擁有了話語權,而傳統媒體的受眾只能被動接收,參與的方式很片面。而通過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及各種客戶端,大家不但可以閱讀新聞,還可以點贊、轉發和評論,這使媒體和受眾之間有了互動,讓受眾有參與感,能夠融入到交流探討中,增強了親近感,吸引更多的受眾,也能提高媒體的傳播度知名度。
三、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即時通信技術的發展、作品創作的便利、社交網絡的需要等因素,讓“兩微一端”及各種短視頻APP成為傳統媒體的新陣地。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在不斷豐富“指尖上的信息”同時,自身定位不清晰、內容導向不夠正確、協調發展程度不統一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因此,傳統媒體要堅守“內容為王”的價值觀,把握好作品尺度和質量,進行主流價值觀的輸出,讓傳統媒體轉型的同時向著良性、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最終緊跟時代,適應時代,為時代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