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平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學習的效率就會事半功倍。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談談我自己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先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老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所教的數學學科了,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每一節課,教師要滿腔熱情,讓學生從教師的“精神”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要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學”。通過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二、抓住導入新課環節,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精彩的課堂開端不僅能很快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促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及年齡特征,巧設導語,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誘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的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加減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公交車上下乘客時的情境(先下后上:前門上,后門下),這時再向學生提問: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車上現在還有多少人?你們想知道嗎?這就是今天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加減混合運算。這樣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的演示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在強大的求知欲下開始了新課的學習。
三、巧妙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一)創設競爭性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防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在講授“8的認識”做課堂練習時,我拿出兩組0至8的數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雖然此時還沒宣布比賽的規則和要求,可是全體學生已進入與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暗中為自己的隊加油,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
(二)創設故事性情景,引起學習興趣
如教學《8的認識》時,在主題圖講完后,我請8個同學上臺,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后引導學生討論8由幾和幾組成,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并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家的故事是極感興趣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有意識地給學生創設一些數學家故事的情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如阿基米德如何幫助國王鑒別王冠中的含金量的故事、數學家高斯請媽媽給做蘿卜燈晚上堅持學習數學的故事等,數學家們的故事一步一步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一點點地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創設游戲性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湊十法”時,我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環節,給每個小朋友發一張寫有1至9數字的卡片,讓他們自己去找朋友,要求兩個朋友的卡片加起來正好等于10。當宣布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室里沸騰了,學生的興趣很高。當他們按照要求找到朋友后,我們一起來編一首《好朋友》的兒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然后好朋友一起唱唱這首兒歌,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玩結合,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興趣。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