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連軍
弗朗西斯·培根曾經這樣說過:“人的思考取決于動機,語言取決于學問和知識,而他們的行動,則多半取決于習慣。”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一致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么情況下就按什么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世上許多的杰出人士都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生活美滿,即使遇到挫折,也能重新爬起來,走得比以前更好。詢問他們成功的原因,不外乎是擁有善用時間、節儉、勤奮等好習慣。
中學時代是人生成長的最關鍵階段,在這個時期,培養可以受益一生的好習慣,糾正一生的壞習慣,是日后取得成功的關鍵。有些人做每一件事,都能選定目標、全力以赴;另外一些人則習慣隨波逐流,凡事碰運氣。不論你是哪種人,一旦養成一種習慣,要想改變就不容易了。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慣性”,它是宇宙共通的法則。
養成能讓你成功的好習慣,一心一意地專注于你想要追求的目標,等到時機成熟時,這將為你帶來預期的名聲與財富。作為常年當班主任的一位中學教師,我認為中學時代學生應逐漸養成以下行為習慣。
1 養成自信樂觀的習慣
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非凡的人,每一個學生的前景都應該是光明的。一個人能否成才,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他的學生時代是否能養成始終相信自己的習慣,正如著名宗教領袖馬丁·路德金所說:“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著希望而做成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甚至在學生時代就被自卑的陰影所籠罩,那就無法再提及日后的勝利了!所以中學生要養成的第一種習慣就是:始終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無論什么時候遇到什么挫折,始終要告訴自己,我最棒。
2 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
我們知道,那些沒完沒了地說謊和弄虛作假的人,他們最終的結果就是:即使某一天他說了實話,大家也不會再信任他。因為再美麗的謊話也只能欺騙別人一次兩次,多了就沒有人再相信,就像我們熟知的那個“狼來了”的故事中的孩子一樣。所以,每一個中學生都應該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不要為自己的謊話找借口。言必行,行必果,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3 再次,養成自律自制的習慣
自我約束,就是人們自覺地克制自己不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種種欲望,努力使自己的行為獲得社會道德的認可。自我約束是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之所在。事實上,不能進行自我控制,人就不會成為真正的人。所以,中學生還必須要養成自律自制的習慣。每個人都要堅信只有控制了自己才能控制未來。
4 養成合群友善的習慣
古今中外的政商名流,莫不精于與人交往,與其說他們是靠自己卓越的能力與智慧獲得成功,不如說他們極其老練,極其高明地運用了與人交往的技巧。人都有與他人相處的欲望,每個人天生的條件都相當,與人相處的能力也相差無幾,就看你如何運用了。想想別人能運用得天衣無縫,事事告捷,你應該也能。所以,中學生就一定要養成合群友善的好習慣,尤其對于現在的獨生子女,要知道和學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一點就更為重要。
5 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碌碌無為的人磨時間,無理想的人混時間,懶惰的人熬時間,勤奮的人擠時間。每個人都是在時間的長河中開始人生的旅途,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在時間中發展的。誰能夠把握時間,誰就會利用時間,誰就最早接近成功的終點。所以,每一位中學生要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重視生命中每一秒鐘的作用!
6 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
有效益的學習,是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種快樂或許是學習之余獲得某種收獲的快樂;或者就是過程中心與心溝通所帶來的一種愉悅,一種美好的滿足感。所以,中學生不光要認真學習,還要樂于學習,養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用所獲得的知識去創造明天。
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愿所有的中學生都能中學時代收獲好的慣,好的性格,從而擁有美麗的人生,那就趕緊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