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宇
摘 要:課后作業是連接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教學評價等環節的關鍵。基于此而專門設計編制的校本作業將教學所需內容貫穿其中,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激發起學習動力,吸引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本為主要立足于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校本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而展開論述,思考校本作業優化設計,體現作業設計的 適配性;關注學生思維模式發展,體現教學和作業設計的開放性等等。
關鍵詞:高中化學 校本作業 優化設計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過于關注教學成績而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和心理需求,致使在作業布置上與教學脫節,使學生產生厭煩感,限制學生思維拓展和能力提升。鑒于此,推行符合學生實際校本作業意義重大,經過長期研究實踐,立足學生發展根本,結合學生學習規律,由教師精心編寫,用于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
1 教材同步校本作業
與教材同步的校本作業在內容選擇和格式編寫上更加嚴格,堅持遵循教學要求、取源生活、內容嚴謹、格式規范,尊重科學、由易到難、逐漸延伸、關注學生實際學習、具有針對性、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提升能力、具有一定延伸和發展性、有思想、有目標、注重理念滲透、貼近學生情感發展、關注考試、與學生德育教育培養契合,由此可以對校本作業的質量進行完美把握。在學完當天教學任務后,學生只需要利用30-40分鐘時間完成一份針對當天所學內容而專門設計的校本作業,對所學內容進行及時鞏固和延伸,幫助學生加強記憶、理解和應用。
在各種各樣教學輔導書泛濫的大環境下,校本作業在內容設計上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和引導性,能最大限度杜絕學生為應付教師而抄寫書后準答案的現象發生。而且校本作業中涉及到的化學內容很多都關乎學生實際生活,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對生活細節進行關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幫助學生提升個人探索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幫助學生利用教材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 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與教材同步的校本作業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師擺脫以往依賴現成教輔材料的陋習,積極主動,能夠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和教學進度為其備課、編寫練習題,主動學習一些必要的命題方法,提升個人語言組織能力和課堂把控力度,與學生共同學習,一齊進步。同時在備課和練習題編寫過程中有助于教師專業化提升和個人素質發展。通過不斷實踐,對學生化學作業的量和難度進行精準把控,完美提升的同時,實現真正的減負教學。
在使用校本作業的同時,必要的改革和創新也是需要的,包括批改形式和評價模式,一個有成效的批改方式能夠幫助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節省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備課和研發校本教材。而一個科學的評價反饋能使學生更了解自己,從教師的批語中獲得鼓勵,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學學科。
3 重視實踐融入生活
傳統教學中書面形式的作業已經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形式和內容安排上過于單一化,導致很多學生都是應付了事,嚴重些將其視為學習負擔,產生厭學心理,如此又怎能幫助學生提升個人化學學習能力。心理學認為“一份受歡迎的作業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設計一些:找一找、查一查、說一說、做一做這類較為靈活,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校本作業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探究鐵銹蝕的條件”時,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就地取材,利用一些廢棄的藥品開展對比試驗:將打磨過的潔凈度小鐵釘放置在不同的透明玻璃瓶中,其中有完全干燥的空氣環境、分別裝滿水和油的環境、一半浸入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氣中以及一半浸入鹽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氣中這五種不同的處理條件,同時五個小瓶都密封保存,要求學生每天對小瓶中鐵釘狀態進行觀察和計錄,在分析哪些原因導致鐵定生銹。如此設計,不僅吸引學生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和作業完成率,同時將化學核心素養貫穿其中,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化學的魅力源于生活,服務社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融入到校本作業設計中,不僅便于學生知識體系構建,還能實現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曾有媒體報道“一小伙將潔廁靈和消毒液混用差點致其喪命”,記者深入超市調查后發:現很多顧客都認為消毒液和潔廁靈可以混用,即消毒又增強去污,該事件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關注。教師可以以此為原型設計作業,要求學生自己查找資料掌握這兩者物質 各自主要的組成成分?猜測兩種物質混合后是否發生化學反應,可能生成那些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傷害?通過查閱發現兩者混合后的確會發生化學法應且生成有毒的氯氣,更有學生通過資料研究,并利用醫已學知識內容寫出了具體的反應方程式:NaClO+2HCl=NaCl+Cl2↑+H2O。事實證明,這種作業設計形式能夠拉近學生化學學習和生活中的距離,吸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提升各自科學素養。
4 結語
總之,高中化學校本作業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增加校本作業的針對性,切實發揮校本作業的作用,促進學生化學素養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亨淦.高中化學校本作業的優化設計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1):87-88.
[2] 李似麒,張賢金,吳新建.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校本化的實施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7):19-21.
[3] 劉一兵,沈戮,李春輝,閆立澤.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校本化實施[J].化學教育,2009,3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