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祿梅
【摘 要】企業管理是企業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企業治理體系。管理類高校對學生多限于管理理論知識的傳授,并沒有提供企業管理的實踐平臺和具體環境。學生沒有機會在實踐中鍛煉,所學管理知識很難形成真正實用的企業管理能力。基于此,文章指出現有企業管理培養的缺陷,總結了企業管理的內涵,創造性地提出了企業管理能力新模式。企業管理能力培養新模式彌補了傳統模式的不足,調動了管理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參與感和責任感,同時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以及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關鍵詞】企業管理能力培養;項目團隊;創新;團隊合作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10-0244-03
1 企業管理能力培養的缺陷
目前,高等學校管理類專業普遍開設了管理學原理、項目管理、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類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講授和學習,使學生掌握了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但由于沒有提供真實的企業管理平臺和具體環境,學生沒有機會在實踐中鍛煉,所學的企業管理知識很難形成真正的企業管理能力。
要想真正形成企業管理所需要的能力,最好在具體企業事務管理中加以鍛煉,這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即便到企業中實習,最多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和學習企業領導的管理風格與技能,幾乎沒有機會參與管理,更不要說進行管理鍛煉。因此,通過實習培養管理類專業學生的管理能力幾乎行不通。雖然高等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但只有少數人有實踐的機會,而且只涉及學生日常事務的管理,從管理內容和管理復雜性看,與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管理相去甚遠,并不能形成系統、實用的企業管理能力。
因此,管理類專業學生管理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式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從已有研究成果看,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見,而且基本沒有給出管理能力培養的有效模式,基于此本文創造性地提出了管理能力培養的新模式。
2 企業管理能力的內涵
企業管理能力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具體包括企業領導能力、企業規劃能力、企業決策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組織資源能力、團隊建設與運作能力、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處理沖突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企業創新能力等。
其中,企業領導能力指領導人能凝聚人心,使得下屬能心甘情愿地聽從指揮,更多地表現為感召力、凝聚力,使得領導人為人心所向。企業規劃能力指領導人具備高瞻遠矚的能力,站得高、看得遠,不僅能看到企業近期面臨的問題、挑戰和有利因素,而且能預測企業未來發展軌跡和前景。企業決策能力就是面對復雜的環境和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地識別干擾因素,抓住主要問題和矛盾,當機立斷,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有效決策。項目管理能力包括具體項目的整體規劃設計能力、分解任務能力及集成任務能力,既要求把項目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又要求看到部分項目直接的連續和繼承關系。組織資源能力既包括組織人力資源、信息資源、關系資源、形象資源、金融資源和物質資源等各類資源的能力,也包括組織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能力,其中人力資源處于核心地位。團隊建設與運作能力包括為實現績效最大化而進行的結構設計、人員激勵等優化行為,以提升團隊正能量、向心力的合作模式。要求具備大局意識和協作意識,其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所有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即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推動企業整體高效運轉。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指通過語言或媒介向其他人傳達信息,有效地使他人獲得理解,促進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企業經營管理者必須及時向上級、同級、下屬及其他人員有效傳達信息,使對方準確理解其信息,并進行有效溝通。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就是抓住事物本質,看透本質能力,并且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沖突的能力,不同主體采用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處理事物的方式,解決沖突的風格也會不同,應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沖突管理風格。自我管理能力指主體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控制的能力。企業創新能力就是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能力。
企業管理能力還包括學習能力、變革能力和安全領導力。學習能力是指善于學習并吸收同行、對手的先進經驗并加以創造性發展。變革能力能夠使企業在快速變化、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高效地生存與發展,同時能夠及時發現組織內部存在的潛在問題,及時興利除弊,銳意改革,自我革命,使企業長久發展。安全領導力具體指領導者制定安全規則和糾正違章行為的能力,同時能夠發現潛在風險,并進行有效規避,始終確保企業能夠安全穩定生產。
3 企業管理能力培養模式創新
3.1 企業管理能力培養模式的思路
在模擬的總項目指導下,學生自愿組成子項目組,成為子項目的策劃者和實施者。每個子項目組通過獨立查詢數據和相關資料、獨立構思項目方案并進行有效管理。雖然管理課程的內容是抽象的,但項目設計和實施是實在的、綜合的、創造性的。學生通過自主設計一個項目并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在實踐中領悟管理的真諦,形成企業管理能力。一般說來,凡是體驗中獲得的知識都終生難忘,而且容易形成能力。讓學生自我模擬設計項目,獲得親身體驗,然后成員相互交流,分享提升認識,最終形成企業管理能力。這種團隊形式的項目設計及管理,是一種高級別的自主性學習方式,不僅是一種課堂教學方式,更能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這樣學生不僅學到管理的基本知識,而且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
3.2 企業管理能力培養的具體操作
(1)從整體上進行規劃,設計一個總項目,并提出具體相關要求。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所在城市的特點,提出“打造×××城市品牌的項目策劃書”,這個總項目指出了大方向,使學生看到項目的實際價值和可操作性,避免學生創造的盲目性。學生身處城市,對城市有一定的了解,對城市的發展有一定的使命感,因此,這一源于現實生活的項目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
(2)確定總項目后,學生自愿組成子項目團隊,每個子項目團隊根據個人興趣、特長和實際情況對子項目進行策劃與設計,每個子項目團隊由5~10名學生組成。每個團隊選1名項目經理,項目經理負責團隊活動中的組織和分配。在整個過程中,通過全員參與,掌握相關管理理論知識和技能,練習溝通能力,培養合作協調意識。
(3)選定子項目并經過組內討論其可行性后,明確項目的目標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實施細節。每個子項目組內的學生共同承擔項目任務,但分工明確、權責明晰。他們模擬實際分別擔任項目經理、財務部長、銷售部長、人事部長等職務,進行戰略分析,研究項目質量、工期和風險控制。
(4)組織設計項目管理網站。在該網站,不同項目組可將其項目設計階段性成果上傳到網站,所有學生和教師可以對其發表評論,及時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5)在實施子項目的過程中,每個項目組成員集中討論和分析遇到的問題,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采用多種方法共同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
(6)每個項目組每周指定負責人做階段性項目總結,并在講臺前向全班同學作報告。
(7)每周聽取各個項目的項目報告,對其提出建設性意見,并做出評價。
(8)項目即將結束時,每個項目組提交各自子項目的報告書,對每個項目報告作綜合性評價,并組織各個子項目組在全校作巡回報告,同時在網站上發布項目招商書,力爭將模擬項目轉化為實際項目。
4 企業管理能力培養的實際效果
通過上述企業管理能力培養的實踐,在實際中取得以下明顯效果。
4.1 調動管理主動性,激發創新能力
項目團隊有效地把理論轉化為團隊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參與的積極性。盡管學生研究深度受到其知識儲備的限制,但是這種自主性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形式帶動創新內容和方法。
4.2 增強成就感、參與感和責任感,培養溝通能力
學生是項目實施全過程的參與者,通過項目實施,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提高了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增強學生成就感。同時,項目組之間的學習、質疑與相互激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各項目組成員會產生不同的思想火花,不斷相互交流對話,培養了學生的溝通技能。
4.3 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每次團隊活動,項目經理要提前合理分配組員的工作,每人積極協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這樣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
4.4 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通過團隊項目活動,管理知識不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綜合所學知識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綜合判斷的能力。
4.5 培養學生有效的表達能力
每個星期各個子項目組代表都要上講臺,通過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匯報項目情況,起初有些同學不敢抬頭看人,只顧埋頭念講稿,語言急切沒有節奏感,然后大汗淋漓地跑下講臺。隨著鍛煉的增加和不同項目組之間優秀成員的示范與老師的點撥,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講臺上神態鎮定自若、語調抑揚頓挫、聲音輕重緩急、姿勢瀟灑自如,似有大師風范。
4.6 培養學生有效的組織能力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每個項目組就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隊,在這個團隊中每個人都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在各個階段的任務分配、執行和檢查中,學生的組織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和提升。
5 結語
綜上所述,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多角度培養學生多種管理能力,超越一般意義上書本知識的傳授,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評價者,同時也是總項目的開發者、設計者和指導者。而學生則是子項目的設計者、組織者、完成者及自我激勵者。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項目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完成項目的設計和實踐,共同承擔責任,分工合作完成任務。項目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幫助、激勵、欣賞,協同完成總項目的任務,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企業領導能力、企業決策能力、項目管理能力、項目規劃能力、組織資源能力、團隊建設與運作能力、管理質量能力、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沖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綜合管理能力和素質,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和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參 考 文 獻
[1]高文.教學模式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45-47.
[3]徐小洲.論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高教研究,2002(5):57-58.
[4]張親霞.儒家的群體精神和大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1):74-76.
[5]馬蘭.合作學習的價值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04(4):14-17.
[6]王騰利.團隊教學在通用管理能力課程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07(3):117.
[7]菅利榮,劉思峰.項目管理能力體系建設的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6(9):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