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輝文龍 鄧凌云 鄒永輝

精準扶貧檔案是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的重要依據和工作結果的重要體現,也是脫貧攻堅戰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江西省黎川縣堅持“精準扶貧,檔案同行”,釆取“四個精準”舉措,規范檔案資料助力精準扶貧。2020 年10 月23 日,撫州市扶貧辦向國務院扶貧辦推薦了這一典型經驗做法。
走進黎川縣各鄉鎮、村的精準扶貧檔案室,只見一排排檔案柜上,整齊地擺放著統一的檔案盒,里面檔案編排規范、標識清楚。翻開檔案,“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一目了然。自2014 年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黎川縣緊緊圍繞“精準識別、精準扶持、精準退出”這一主線,以貧困戶受益為落腳點,通過精準發力、精準布局、精準信息、精準歸檔等措施,加強和規范精準扶貧檔案工作,做到了縣、鄉、村、戶四級檔案資料在縱向方面上下貫通,在橫向方面各項政策措施與貧困戶(貧困村)關聯印證,信息準確,助推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近年來,該縣精準扶貧檔案工作都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2017 ~2018 年,省、市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現場會先后在黎川召開。
精準扶貧檔案資料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涵蓋了精準扶貧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涉及到承擔扶貧任務的多個部門、多個層級,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協調機構,要高標準做好檔案資料管理困難重重。為此,該縣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行業扶貧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行業扶貧部門負責檔案資料收集,明確檔案主管部門負責業務指導,并定期組織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組織調度和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為精準扶貧檔案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同時,精心組織精準扶貧檔案業務培訓。自2016 年起,每年4月和10 月份,定期組織縣、鄉、村三級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就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等業務知識和檔案管理進行專題培訓,為精準扶貧檔案資料管理提供了堅實的“人力”保障,確保專業的事由專業人員做。并結合脫貧攻堅專項督查,將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納入督查范圍,凡督必看,常態化推動精準扶貧檔案管理。
為使精準扶貧檔案資料種類和項目更加清晰,該縣以貧困戶(貧困村)建檔立卡和受益情況為工作關鍵點,縱向梳理縣鄉村政策措施,橫向梳理產業就業等十大扶貧工程、社會扶貧、精神扶貧等幫扶措施落實情況,把縣、鄉兩級檔案資料種類主要分為綜合管理類、精準識別類、精準施策類、精準脫貧類、其他特殊載體類;村級檔案主要分為綜合資料和專戶檔案資料。每一類檔案都明確了歸檔范圍,并通過文件收發電子記錄和鄉村實際工作記錄,形成了各類檔案資料目錄,工作人員只要對照各類檔案資料目錄進行收集歸類即可,操作簡便且準確。對于貧困戶檔案,該縣堅持步步留痕、事事留跡的原則,去繁求精,主要有貧困戶申請、家庭成員身份證、戶口本、低保證等證件以及調查表、信息采集表、成員變更表、審批表、受益確認表、“一卡通”、十大扶貧工程受益資料、退出調查表、脫貧告知書和社會捐贈、走訪慰問等相關發放名冊或影像等資料。
為破解檔案資料管理中貧困戶檔案資料信息數據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且符合邏輯關系這一難題,該縣創新方法,分類處理、多方復核。先將貧困戶檔案資料中的信息數據分為“直接調查類”和“核實調查類”;再建立建檔立卡“回頭看”常態化工作機制,對采集的信息常態化實行“四找茬”工作法,即四類人員相互“找茬”,對貧困戶所有的信息數據由結對幫扶責任人、駐村第一書記、鄉鎮扶貧專干相互“找茬”和縣督查組常態化督查“找茬”。查找出存在的各類問題,相互交流工作經驗與做法,并舉一反三,做到真正“精準”。待貧困戶檔案資料信息數據準確后,再統一糾正公示材料、精準脫貧登記證、幫扶工作手冊和國扶系統等信息,確保了紙質檔案信息與電子信息的統一性和一致性。
為避免和杜絕精準扶貧檔案資料管理混亂、檔案資料樣式“五花八門”等問題,確保檔案資料齊全準確和標準統一,該縣編制了《建檔立卡暨精準扶貧檔案資料管理規范》,明確了縣、鄉、村和貧困戶檔案資料種類和管理要求,規范了“六個一”管理(一室、一柜、一袋、一卡、一圖、一策),推進了檔案資料管理規范。同時,該縣嚴格按照檔案部門管理工作要求,統一選定檔案盒,并對檔案號的規范編排、檔案封面的填寫、檔案案卷的裝訂、卷內目錄的記錄、卷內檔案的頁碼標識、脫貧戶的科學標注等都做了規范要求。做到規定動作規范操作,堅持扶貧工作開展到哪里、扶貧檔案工作就跟到哪里。對于入盒管理的檔案資料,該縣成立工作專班,集中時間逐一掃描轉為PDF 電子材料,再按照紙質檔案管理要求,分類建立電子檔案,安排專人規范管理。并強化業務指導,定期對鄉村檔案歸檔工作進行指導,進一步提高規范性,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留下了寶貴“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