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祥
(海鹽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武原分所,浙江 海鹽 314300)
非洲豬瘟在多個地區擴散和流行,規模化的養豬場是造成非洲豬瘟發病率的重要場地,因此必須要對規模豬場進行科學合理的重點防控工作。對非洲豬瘟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控工作,則必須從根本上了解非洲豬瘟的流行病學,建立科學合理的防控措施。做好規模化養豬場的防控工作,盡量避免因為非洲豬瘟造成的經濟損失乃至人員安全威脅。
非洲豬瘟是是養豬業的頭號殺手,沒有疫苗,且發病的潛伏期為2-19天,一旦感染死亡率百分之百。如有幸存也將終生帶毒,且出現癥狀死亡率也是百分之百。非洲豬瘟的危害及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其內在因素,非洲豬瘟是通過蟲媒傳播、帶毒野豬以及家豬接觸容易感染豬產生的烈性傳染病。其傳播途徑的主要傳染源主要是通過病豬,康復豬以及隱形的感染豬。病毒從病豬的各個組織、體液、排泄物等進行傳播,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鼻咽部的排毒。僥幸存活的豬幾個月內仍舊在不斷往外排毒,具有感染性。并且因為隱性帶毒豬、康復豬終生帶毒,導致病豬體內特異性抗體積累起來,豬身上的病毒量不容易被檢查出來。另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對于養殖場沒有進行完善的消毒工作,剩余的豬食沒有經過妥善的處理,從而導致人員與車輛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攜帶病毒從而進行傳播。這些都是當下豬瘟傳播途徑最主要的擴散方式。只有不斷的提高規模豬場的養殖工作,才能降低其嚴重的經濟損失。除此之外如果非洲豬瘟處于潛伏期之內,被調運到其他地點,在運輸過程中也會造成豬瘟疫情的傳播。
做好規模豬場的防控措施,就必須要加強對于工作人員的管理,重視隔離工作。對于豬場以外的工作人員進入豬場時,必須要進行實名登記,做好記錄,嚴格的把控。對于豬場本身的工作人員,做好隔離防控工作,將辦公的地點遷移到距離豬場較遠的地方進行工作。保證每一位出入豬場的人員都受到安全的防護措施。降低非洲豬瘟傳染可能性。如果豬場在招聘進行新員工時,切記原在養豬場工作過的職工子女不予錄用,重點了解求職人員的家庭背景及是否來自養殖家庭。如果遇有事外出辦公或者請假的員工,千萬不可直接回到豬場,而要提前進行消毒檢測,保護養豬場的安全。
做好養豬場的消毒工作是至關重要的,雖然養豬場也會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進行消毒工作,但是實際效果總是差強人意,導致其原因的出現就是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消毒知識與技巧相對也不成熟。因此一定要提高工作人員對于消毒工作的重視,選用科學合理的消毒藥物進行消毒,定期更換豬場的消毒液,根據相關的操作規定,規范的進行消毒工作。對于有人員和車輛通過的路段進行消毒工作時,設置人行及車行的消毒通道,且不可留死角,從而提高消毒的效果。提高消毒效果,就必須完善消毒設備,從而更好的對其進行消毒,鼓勵豬場在場外建設專業洗消中心,切斷病原傳播鏈條。
規模化的養豬場要定期檢查豬群的健康狀態,與獸醫管理局積極的進行配合,嚴格的完善監測體系。豬場必須做好防疫管理工作,對于有疑問的非洲豬瘟現象進行登記記錄,積極地配合其管理部門的監測和檢查的工作。除此之外,還要定期的對豬群進行疫苗的接種工作,通過嚴格完善的檢測體系檢測是否存在非洲豬瘟疫情。對已經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生豬,要在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下,按規范進行無害化處理。
改善豬場的環境,將生產區的道路與污水污物的道路分開設立,優化豬場的布局,將辦公及生活區與豬場的生產區分開,最好將其設立在豬場以外,完善工作人員的生活環境條件,將生產豬與患病豬的區域隔離開。工作人員在進入豬場時,必須進行消毒,換防毒衣等等。在運轉生豬的過程中,一定要準備專用車輛,嚴禁與場內生產用車混用。
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最關鍵的就是要提高飼養技術,對與豬飼料的加工工作必須嚴肅的重視起來,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嚴格的污染防控工作,避免豬飼料在加工過程中受到污染,這對于養殖場經濟效益的正常運轉也有一定的影響。這樣才能保證疫情防控的有效性。
防控非洲豬瘟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避免非洲豬瘟造成的經濟損失,打贏這場非洲豬瘟防控戰,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加強對非洲豬瘟防控的工作,做好有規模的豬場,對非洲豬瘟的發病原因不斷的進行分析和了解,決不能掉以輕心,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防控工作。全方位落實非洲豬瘟防控措施,保障養豬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