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花
(蘭坪縣石登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蘭坪 671405)
農藥是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有效保障農業增產、增收的重要生產資料之一。近年來,蘭坪縣農作物每年病蟲害發生面積在1萬hm2左右,每年使用化學農藥防治面積達8666.67hm2以上。由于農藥市場監管及技術指導相對滯后,農民普遍缺乏農藥安全使用基本常識,農藥使用很不合理,巳造成環境污染,農產品農藥殘留增加,危害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作好農藥監督管理工作,引導農民科學合理用藥,巳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應引起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于蘭坪縣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對病蟲害及農藥品種識別能力差。莊稼一旦發生病蟲害,首先想到的是趕緊打藥,但不知道用哪種藥,如何防治。在藥劑選擇上,基本是經銷商推薦什么用什么,或者看到或聽到別人說哪種藥效果好,就買哪種藥。大部分人憑自己經驗,只有極少數農民請教農技人員。
農藥配制時不用量杯量筒,憑經驗、感覺,用藥濃度普遍提高。有些農民怕病蟲危害,不管田間有無病蟲發生,經常打“保險藥”、“預防藥”。有些不掌握病蟲害防治適期,錯過了在幼蟲低齡階段和發病初期用藥的最佳時期,等到了田間蟲害猖獗、病害流行時才防治,而且希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從而加大用藥量和增加施藥次數,將劑量提高到幾倍甚至十幾倍。
在農藥使用中,很多農民喜歡混配。他們認為農藥品種越多,治的病蟲越多,效果越好,混配后所有病蟲害都能治。于是只要田間發現病蟲害,就盲目將幾種農藥混配在一起,造成了農藥浪費、農藥殘留超標、環境污染、產生藥害。
1.4.1 自身安全保護意識差
一是在配藥、噴施農藥過程中沒有安全保護措施,比如不帶口罩、手套、不穿長袖褲等,藥械滲漏也不及時檢修。二是不掌握噴藥時間及天氣狀況,在晴天中午或逆風噴藥。三是在配藥、噴藥間歇中吸煙、喝水、吃東西。四是很多農藥保管不善,隨意亂放,甚至與食物、飼料放在一起,存在安全隱患。
1.4.2 農藥包裝隨地丟棄
農民用過的農藥包裝物隨地丟棄,沒有填埋或焚燒處理。在農村的田埂地頭、溝渠內外以及路邊、河邊,亂拋亂棄的農藥包裝物到處可見。農藥包裝廢棄物巳成為危害環境的無形殺手。
蘭坪縣經濟社會發展落后,農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近年來農村中青壯年及有一定文化的人員大量外出務工,農藥使用者以中老年人和家庭婦女為主,絕大部分為小學以下文化程度,基本上看不懂農藥使用說明,也無法正確識別病蟲害,因而在農藥購買和使用上帶來很多困難和問題。許多農藥經銷人員缺乏農藥專業知識,自身不能辨別農藥的真假,更談不上指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有些經營者為了多賣農藥、多賺錢,隨意夸大所賣農藥的成效和范圍,導致農民不安全使用農藥問題更加突出。
目前蘭坪縣范圍內只有縣級及鄉級有合格的農藥經營店,村級沒有合格的農藥銷售網點和人員。農民購買農藥路途遠,成本高,選擇范圍小,導致很多不法商貶趁機無證銷售各種農藥。他們利用街天和農藥使用旺季,擺灘設點或上門兜售,經常銷售國家禁用的高劇毒農藥和假冒偽劣農藥。很多農民為圖方便或貪圖便宜,不管質量,就近購買,上當受騙后自認倒霉,缺乏維權意識。這些無證經營及不法商貶推銷的農藥數量小、分布廣,流動性和隱蔽性大,成為假冒偽劣農藥泛濫和市場監管的盲區。
市場上農藥品種多而雜,質量良莠不齊,真假農藥難辨。農藥標簽不規范現象比較突出,過期、不合格、高劇毒等假冒偽劣農藥沖擊市場,很多農民難以識別真假農藥,抗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
近年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通過示范樣板創建、“新型農民培訓”、病蟲害防治等項目,進村入戶對農民進行了一系列培訓和指導。但理論培訓多,實際指導少;集中培訓多,田間指導少,工作沒有做到長期性、經常性、連續性,往往不能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
選用抗(耐)病蟲品種,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實行合理輪作間作,深耕曬田,清潔田園,土壤消毒和種子處理等措施,提高作物抗性,減少病蟲發生為害和農藥使用量。同時保護和利用自然天敵,如蛙類、蜘蛛、多種甲蟲等對田間害蟲有捕殺和抑制作用。多采用黑光燈、色板等誘殺害蟲,人工拔除病蟲株、直接捕殺等物理防治措施。
農藥監管機構要切實履行職能,完善經營市場,規范經營行為,凈化農藥市場,嚴禁銷售國家巳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的農藥品種,為農藥安全使用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農技部門要利用科技下鄉、新型農民培訓、無公害農產品檢測等項目建設,加強對種養殖大戶、村組干部、農藥經營者進行培訓。在農作物病蟲害高發季節,要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幫助農民選準農藥,掌握好關鍵的施藥時間、施藥劑量、施藥次數。作好安全防護,加強農藥保管,逐步改變農民的不安全用藥意識和習慣。同時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以滿足農業生產上的防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