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尚
(四川省開江縣任市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開江 636250)
我國是農業大國,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都有著普遍的種植。發展水稻種植產業,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升農民群眾經濟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水稻的整個生育周期相對較長,在栽培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水稻產量和品質下降,這其中病蟲害就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危害因素。在采用合理的栽培技術進行水稻栽培管理的基礎上,需要我們重視水稻病蟲害防治,構建完善的防治措施,保證水稻健康生長。
要想水稻高產豐產,首先必須選擇品質上乘、適應環境能力強且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優良種子,將腐爛、霉變的種子剔除。種子選好后必須在種植前進行處理,以提高種子的抗病能力。處理種子應選擇在晴朗天氣進行,將選取的種子攤平晾曬于陽光下,不僅可使種子中的水分迅速蒸發以防止霉變,還能通過陽光中的紫外線來殺死種子里含有的細菌,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以防播種后產生病變。晾曬結束后,必須將種子浸入兌有消毒液的溫水中,以殺滅種子上殘留的細菌,種子浸泡后猶如給種子包裹上了一層消毒保護膜,有助于種苗健康生長。
為了減少病蟲害的出現,提高無公害蔬菜的產量,在種植前要對種植地點進行慎重選擇。在選擇土地時,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從多角度分析評價。是否靠近充足的水源、周圍地區有無污染、土地肥沃程度,都是應該考慮的因素。首先,充足的水源保證了灌溉種植地的方便,但也要保證水質的清潔衛生,否則會直接影響蔬菜的生長。其次,還要遠離交通密集區域、醫院、化工廠、礦場等高污染源3km以上。最后,土壤的結構性要好,保證土質肥沃,沒有污染,且面積不宜過小,確保能成規模種植。
結合水稻種植規模確定苗床的面積,通常情況下苗床呈東西方向,苗床寬度應該根據覆蓋薄膜的寬度綜合確定。在苗床之間應該開挖一個深18~20cm的排水溝,以利于將苗床中的積水排出。播種之前應該做好苗床的翻耕處理和土壤消毒工作,并在苗床當中,施入有機肥化肥,土壤、化肥和有機肥混合均勻之后,均勻的填撒在苗床上。然后將種子撒播在苗床上,上方覆蓋一層濕潤的細土,覆蓋地膜加蓋小拱棚。水稻出苗之后,應該及時將地膜去除,并控制好小拱棚當中的溫度。水稻移栽前兩周應該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通風煉苗處理。等到幼苗生長到30~32日齡之后就可以進行移栽了。
對拋秧后大田進行淺水管理,從而達到立苗、促根、促蘗的目的。在田塊內出現10萬株/667m2總苗數以后開始曬田控苗。在孕穗期,由于氣溫較高,蒸發較快,此時必須做好保水工作,以防因缺水而導致穎花發育不良,因空秕率較高而導致減產。在抽穗期保持淺水,使抽穗具備更高的整齊度,提高結實率。灌漿期進行干濕交替管水,收割前7天斷水,使根系始終具備較高的活力,進而提高籽粒的飽滿度,提高單產。
水稻種植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我國水稻進行防病蟲害的主要措施是噴灑農藥,但農藥也具有兩面性,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不僅沒有使病蟲害情況減弱,反而加重農作物的病蟲害情況,有時甚至會阻礙農作物生長,嚴重可致大面積死亡,得不償失,所以在進行農藥的噴灑時必須要注重農藥的科學用藥和合理用藥,對病蟲害進行針對性用藥。當然,最好還是減少農藥的使用或不使用農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對病蟲害進行控制,在保障農作物自然生長狀態的基礎上進行防治。由于北方地區相對于南方在氣候上有相當大的不同,北方氣溫更低且空氣濕度小,所以很容易發生稻瘟。在水稻的病害中最為常見和嚴重的就是稻瘟病,稻瘟病能夠使水稻大面積減產,主要表現為水稻的稻葉和穗出現病斑和異常,所以種植者要多進行日常觀察,及時作出處理。針對稻瘟病,種植者可以用100g20%的三環唑可濕粉劑進行兌水,制作噴霧,采用噴霧防治,然后再用50%濃度的硫磺唑進行輔助。在水稻的蟲害中最為常見的是稻飛虱,稻飛虱的體型比較小,隨氣候變化進行定期遷移,所以種植者一定要時刻注意天氣狀況,定期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選種時挑選抗蟲害較強的稻種。針對稻飛虱,種植者可以運用吡蟲啉和吡蚜酮等進行藥物防治,降低蟲害對稻苗的危害和影響,同時要注意科學控制藥劑的用量,防止過多影響稻子的正常生長。
在我國農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水稻種植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水稻病蟲害防治問題也獲得了有關部門的重視。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有關部門需要不斷提高對水稻病蟲害防治問題的重視程度,加大防治技術的研發投入,幫助農民認識病蟲害,促使農民學會科學選種和使用農藥,進而全面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保證水稻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