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德鳳,丁勇剛
(如皋市搬經鎮畜牧獸醫站,江蘇 如皋 22656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日常生活中對于衣、食、住、行的需求也隨之大幅提升,尤其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畜禽作為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社會對于畜禽的需求量也隨之大幅提升,這一需求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畜禽養殖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為人們帶來便捷[1]。但是,隨著近幾年人們對于生活環境需求的提升,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常見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愈發的受到人們關注,如何平衡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就成為了現階段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管理過程中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2]。
縱觀以往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來看,受這一養殖模式的影響,導致這一模式在運行的過程中會對自然環境中很多方面均造成一定的污染,截至目前,畜禽規模養殖場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大都集中在如下四個方面:
通過對筆者所在區域內10家畜禽規模養殖場的走訪,可以發現如果在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養殖者們沒有及時的對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進行科學的處理,長時間糞便堆積不僅僅會為病毒、細菌生長提供溫床,同時在環境溫度相對較高的春、夏、秋時節糞便非常容易被“發酵”,進而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氨氣等具備較強易揮發性質的有機酸,污染大氣同時造成畜禽規模養殖場周邊空氣質量極差,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嚴重的還會灼燒人體的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其它類型的損傷[3]。
在以往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存在部分畜禽規模養殖場會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糞便等未經處理就投放到周邊河流中去,雖然這種情況看似解決了畜禽規模養殖場過程中的廢物處理,但是這一舉措會在極大程度上造成周邊水體富養化的問題,破壞原有水體內生態平衡,同時引發水體內出現藻類植物大量生長、水體中生物批量死亡的問題[4];與此同時,畜禽規模養殖場向水體中排放的廢棄物中往往會包含大量的重金屬、獸藥、抗生素等殘留物,這些物質的存在會隨著水體中生物循環而逐步累積,進而為后續人類應用周邊水源、食用水源中的生物埋下隱患。
就研究過程中走訪的畜禽規模養殖場來看,部分養殖場在選址時為了方便后續養殖會將畜禽規模養殖場依托農田建設,雖然這一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的效率,但是,也存在部分畜禽規模養殖場會將未經處理的糞便、垃圾排放到農田區域中去,這種情況的存在就很容易導致畜禽規模養殖場環節糞便、垃圾中潛藏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傳遞到農田中去,為后續農作物的種植造成隱患,嚴重的更會造成農作物的減產,威脅農田經濟收益同時為后續人們的食品安全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
自2010年禽流感疫情爆發以來,畜禽作為自然界中常見的病原載體之一,如果畜禽規模養殖場中出現了大批量的畜禽疫病問題,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周邊群眾的身體健康安全,尤其是當出現對于患病畜禽處理不當的情況時,更容易導致病原隨著患病畜禽的活動而發生傳播,威脅全人類的生命、健康。
在上述有關畜禽規模養殖場對環境污染危害研究的基礎上,在未來的畜禽規模養殖場環境治理環節,結合現階段我國畜禽規模養殖場環境管理的現狀,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綜合實現對畜禽規模養殖場危害的治理,從而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在日常畜禽養殖中的普及。
養殖者作為確保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相關環境治理舉措的基礎保障,如果想要實現對上述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就應從提升養殖者對于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入手,通過定期組織環境保護學習、講座等多樣化環境保護學習的方式,引導養殖者者們將相關符合環境保護需求的養殖模式、養殖技術應用到實際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去,進而實現預期的畜禽規模養殖場環保運行目標[5]。比如,在未來的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管理者們應通過組織養殖學習的方式,將規范化養殖的思維傳遞給養殖者,幫助養殖者們更加科學的對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糞便等污染源進行科學的處理,在原源頭上踐行無害化理念的同時推動地方畜禽規模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推動養殖和環境之間的相對平衡。
在提升養殖者對于養殖環節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基礎上,在未來的養殖環節,養殖者們也應致力于探究更加清潔的養殖技術,通過科學的方式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糞便等垃圾進行相應處理,逐步實現畜禽養殖零排放的目標。比如,在未來畜禽養殖管理,首先,養殖者們可以通過優化飼料配比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提升畜禽食用飼料的吸收情況,提升飼料在畜禽體內的轉換比例,以此降低畜禽生長過程中產出的垃圾的總量,從而降低后續養殖環節對于環境的污染;與此同時,養殖者們也應適度的提升飼料中氮的利用效率,減少廢物中氮的含量,以此減輕養殖廢物對環境的影響。其次,養殖者們還可以充分的挖掘養殖肥料的其他用途,爭取實現養殖廢料中可再利用資源的回收、利用,以此降低畜禽規模養殖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
雖然不恰當的畜禽規模養殖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相對于傳統的養殖方式來說,畜禽規模養殖環節出現的污染問題可控性相對較強,同時也能夠將更加科學的養殖模式應用到實際的養殖過程中去,以此降低這一養殖環節對于環境的影響。比如,在未來的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一方面,地方養殖管理部門應充分的發揮自身崗位職能,引導更多的散戶養殖者們參與到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的過程中來,實現統一的養殖管理,以此降低后續畜禽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地方管理部門應貼合地方畜禽養殖的實際情況,選擇并構建生態化的畜禽養殖新模式,在原有畜禽規模養殖場的基礎上加設沼氣池、污染物處理等階段,以此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落實到實際的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去,實現應對環境污染問題的目標,推動地方畜禽規模養殖場的發展。
在上述應對畜禽規模養殖場環境污染問題的基礎上,地方畜禽養殖部門也應和相關環境保護部門聯手,加強對原有畜禽規模養殖場運行過程中常見環境污染問題的監督、管理工作,以此確保相關環境保護舉措在養殖過程中的有效落實,同時,推動地方畜禽規模養殖的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人們日常生活中對于畜禽的需求也隨之大幅提升,在這一畜禽需求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人們生活帶來便捷,同時也對對方環境保護帶來了挑戰。由此,本文針對上述幾方面問題進行闡述、研究,希望能夠對未來畜禽規模養殖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