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本溪市氣象局,遼寧 本溪 117000)
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氣象防災減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氣象災害頻繁出現,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為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災害性損失,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非常重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同時也發現我國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面臨著很多問題。生態環境的惡化未得到根本上的遏制。由于少雨缺水導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出現沙化嚴重、河流干枯、湖泊萎縮、濕地破壞等嚴重問題,生態退化問題嚴重突出。因此,在適當的氣候條件下,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增加降水,能有效緩解因少雨缺水導致沙漠化、河流干枯、湖泊萎縮等生態問題,進一步保障生態安全。近些年來,霧、霾天氣嚴重影響著生命健康、城市交通以及生態環境,嚴重威脅著人身健康及日常生活。利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減少大霧、霧霾的不利影響,是保證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的中更要手段。
在進行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過程中,需要對自然云結構特征有充分的認識,并且,了解降水演變過程,這樣才能提升針對性的人工影響天氣方法,這一內容屬于人工影響天氣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
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必須從所處地域的環境特征條件出發,扎實推進人工影響天氣的體系建設,統籌協調本地區防災減災力量,形成合力才能發揮出人工影響工作的最大效能。首先防災關鍵季節空域申請困難,無法及時進行防御,給農業造成重大損失。其次管理不健全,地編人員還沒有完全到位,導致汛期人員不足與任務出現沖突。總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缺乏區域性協調與管理的情況下,很難達成既定目標,這些實際問題是要引起特別關注的。
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活動,目的在于對天氣狀況進行科學的驅導和規避,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和民生生活的開展,同時也起到了改善生態狀況。
由于部分地區發展滯后,經濟基礎底子薄,能夠投入的資金有限,導致全地區地編人員和人工防雹、增水發射等裝備數量嚴重不足,目前還未設置專業的作業隊伍,嚴重的影響汛期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與實施,現有的各個區域的地編人工影響工作發展不平衡,防災減災業務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按照統一指揮,統一作業的要求開展工作。
裝備和實施災害天氣的預防是密不可分的關系,裝備不足嚴重的制約著一些地區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汛期預防災害的有生力量。地區所擁有的人工增水等裝備針對所需保護面積遠不能滿足需求,希望今后在人工影響裝備方面能夠增加人工影響裝備基數,由點到面進行全覆蓋,分層進行防御災害性天氣的效果。
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點在于效果評估。為了持續發展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技術健康,解決定量的人工影響天氣效果評估和重點科學問題。當前,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效果評估中方法統計不夠嚴格,不僅如此,科學基礎比較薄弱,物理證據不足,因此研制物理檢驗、統計檢驗和數值模擬預測相結合的效果檢驗評估方法和經濟效益評估方法應是現如今的主要任務。
提高專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以及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專人操作,培養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及時間觀念,在工作中不隨意更改、偽造記錄,做好接班工作。其次應該靈活運用衛星、雷達、飛機等現代探測技術,同時,對多尺度降水監測技術進行開發,完善云降水和人工催化過程的實時監測識別系統;加強云霧物理和人工催化的室內實驗研究,研制高效的成冰催化劑和暖云催化劑,改善催化工具,完善作業催化系統。
政府和職能部門加強統籌聯動,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上議程納入年度重點工作之一,要從人力、財力和物力三個方面給予充分保證,能夠出臺相應的督促、規范和管理方針及意見,專職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對策,將汛期開展作業成為常態任務,并形成模式和規范。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及農業生產增收擺在首位來考慮,使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防災減災方面,最大力度降低災害損失,不斷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嚴格依法規范管理,統籌協調實施,推動人工影響天氣協調發展。
希望地方政府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真正納入民生活動范疇,對于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如遇到較大較強的天氣系統,因為作業裝備和隊伍力量的不足,導致大面積受災,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建強建實專業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隊伍是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基層作業人員聘用等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加強業務的培訓,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基層作業隊伍在政治上、管理上、業務上的安全統一,還能夠在汛期確實起到作業力量充分發揮的顯著作用。
為了增加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科學性和效果,還有很多基礎問題需要探索和解決,需要有新的突破,在不斷的發展和前進的過程中,找出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借鑒新技術,研制更好的技術,不斷完善,在進步中去更好的成就,也培養更多的科學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