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勇
(銅陵有色南陵姚家嶺礦業有限公司,安徽 南陵 241300)
社會主義非公有制經濟理論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階段,是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建設的理論根基,非公有制經濟理論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不斷得到豐富,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理論源泉,是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社會經濟理論的有益嘗試和理論結晶。
非公有制經濟理論的發展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社會經濟發展仍然離不開資本主義,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必要補充。他還就非公有制經濟理論發表如下講話:“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加上私人資本主義,加上個體經濟,加上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些就是人民共和國的幾種主要的經濟成分,這些就構成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形態。”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旨力于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但一樣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持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將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改造的重要支點,改造范圍包括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個體農業和個體手工業。通過改造實現了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促進了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存與和諧發展。在經濟建設走上正軌時,中共黨內針對經濟成分產生了較大的爭議。針對經濟過渡時期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方向,毛澤東強調:“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成為中國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的經濟基礎?!睂Ψ枪兄平洕谏鐣髁x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否定,而過分強調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價值,之后二十多年,這種過于片面的觀點左右和影響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也使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一直受到重重阻撓。中共未能把握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和生產力特點,將公有制經濟當成社會主義經濟的根本和重心,一味排斥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對其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予認可,將“一大二公三純”當成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目標,從而極大地阻礙了經濟發展,導致社會經濟嚴重倒退,人民生活陷入嚴重危機。1961—1962 年,中國某些地方沖破阻力嘗試“包產到戶”生產責任制,但卻未得到政府認可,且被戴上了“單干風”的帽子,并最終夭折。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非公有制經濟更是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個體手工、農業、商業和副業幾乎被清除殆盡。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及時總結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深入研究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問題,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對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程中的價值和地位進行了科學定位,強調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以多種所有制經濟為輔,促進多種經濟和諧共存和共同發展。
隨后,安徽鳳陽小崗村緊緊圍繞中央的社會經濟發展方針率先開啟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實施土地大包干,使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邁入了新時期,隨后中央在總結全國非公有制經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強調要逐步扶植個體工商業、農業的發展,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共同存在。1982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中提出允許“農村個體工商戶和種植業的能手,請幫工、帶徒弟”,自此以后,我國非公有制經濟迎來井噴發展時期,出現了一大批非公有制企業,這些企業雇傭了一批工人。1984 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指出,要進一步加大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力度,給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隨后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黨中央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成就進行了及時總結,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1987 年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發布的《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中強調私營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有益補充,強調要改革之前關于私營企業雇工數量限制方面的規定。黨的十三大報告也強調,要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但也要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努力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和諧發展,才能為推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1992 年黨的十四大又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持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這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破除了政治門檻,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邁入新階段。1992 年,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明確指出,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現實需求,重視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獨特作用,使其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歷程,實現了長足發展,改變了公有制經濟獨大的不合理狀況?,F對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剖析如下:
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將長期保持這種社會形態,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基礎,是我們長期堅持的不變方針,考慮到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處于較低水平,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兼顧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代表的多種所有制,這樣才能真正適應當前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眾所周知,中國人口眾多、底子薄,發展過程面臨較多的制度瓶頸,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突破發展瓶頸的必由之路。這是因為:(1)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優勢資源,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2)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能夠解決就業不足的問題,能夠在國家不增加投資的前提下吸引就業,同時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3)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能夠聚攏分散在民間的資金,刺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國家的財政收入和稅收。(4)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能夠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和完善,非公有制能夠彌補公有制的不足和缺點,實現與公有制的公平競爭。(5)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公有制的支持與幫助,離不開非公有制的自我努力。非公有制發展所需的原料、物流、能源等方面資源多來自公有制經濟,且非公有制企業人員努力創業和運營,這些都是其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將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日趨提升。
黨的十五大明確強調要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引導和支持,并以憲法條文形式來體現,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們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擔心與顧慮。黨的十六大強調要“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新思維,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給予堅決支持。隨著憲法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的確認和保證,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破除了法律和政策障礙,將會極大地減少政策限制和社會歧視,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寬松的社會氛圍。
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已經歷了四十多年的艱辛歷程,其規模、實力和資本都已今非昔比,且非公有制經濟本身的經濟實力大為增強,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一批具備較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順應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要求,非公有制經濟將進一步改革經營機制、隊伍建設和管理理念、方法,從而構建一支具備較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經營隊伍,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然而,非公有制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短板,如不重視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社會責任履行不到位等,如何探尋并解決這些短板問題,對于自身發展十分重要。放眼未來,非公有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誠信經營的發展方向,另方面,政府的支持、引導和管理也是非公有制保持科學發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中國快速發展的潮流中,非公有制經濟必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豪邁進程中必將乘風破浪,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