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人民醫院,河北 邯鄲)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逐年上升[1]。腦血管疾病主要發生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較低,身體器官和組織退化,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存質量,腦出血對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均很高[2-3]。所以對于急性腦出血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4]。為探討研究對于急性腦出血患者進行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輔助治療的治療效果以及對于細胞因子的影響,選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急性腦出血患者100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0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輔助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細胞因子的變化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急性腦出血患者100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00例。對照組男2570例,女2430例,年齡44~77歲,平均(55.7±10.5)歲;觀察組男2600例,女2400例,年齡45~79歲,平均(56.8±11.5)歲,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為隨機資料(性別、年齡等)經過統計學分析,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進行脫水、降顱內壓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輔助治療,20 mL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加入到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2周后,對治療結果進行對比觀察。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總有效率=(顯效+有效)/4 0×1 0 0%]、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細胞因子的前后變化進行對比分析。
所得數據以統計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有效治療率(96.0%)高于對照組(80.0%),經過統計學分析,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經過統計學分析,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細胞因子(±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P對照組 40 43.79±5.32 28.65±2.87 <0.05觀察組 40 45.51±1.21 16.36±3.03 <0.05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0%)明顯低于對照組(25%),經過統計學分析,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等[5]。發病原因主要有高血壓、顱內動脈瘤以及腦血管病變等[6-7]。腦出血發病原因復雜,容易出現并發癥,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很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8]。本研究結果顯示,對于急性腦出血患者進行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輔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用于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