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肉孜,馬麗亞木·買買提
(1.新疆阿克蘇市人民醫院,新疆 阿克蘇;2.新疆阿克蘇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疆 阿克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改變,輸血是臨床上一種不可替代的治療方式,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在輸血期間,諸多患者會出現不良反應,導致血型鑒定困難,甚至還可能會存在溶血現象,極大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在進行輸血治療時需要慎重操作,采取不規則抗體檢驗,避免血型不相同的免疫抗體,控制血型的鑒定誤差,減少或避免溶血性不良反應的發生,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的安全性,改善患者預后[2]。為分析臨床輸血檢驗中不規則抗體檢驗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擇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8例需要輸血的患者參與實驗,對所有患者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8例需要輸血的患者參與實驗,對所有患者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其中男104例,女104例;年齡19~71歲,平均(38.98±9.97)歲;輸注血型:A型血64例,B型血55例,AB型血49例,O型血40例。
(1)符合臨床輸血指征。(2)需要經醫院醫務科批準。(3)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5)能夠遵醫囑治療。(6)生命體征穩定。
(1)臨床檢查資料不齊全。(2)肝、腎、心等功能不全。(3)存在急性感染。(4))風濕性心臟病。(5)因個人因素拒絕的患者。(6)凝血功能障礙。(7)急惡性腫瘤患者。(8)心血管疾病患者。
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標準,采集患者3~5 mL的空腹靜脈血,并于4 ℃的抗凝管中,選擇KDC-12型低速離心機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0 cm,將轉速設置為3000 r/min,將分離的血清標本與患者信息詳細記錄在微柱凝膠卡上;篩選患者的抗體并編號標記,將10 μL抗體篩查細胞血液和50 μL緩沖液以及40 μL血清,加入已經進行標記的微柱凝膠管中,然后放置在37 ℃的孵育器里孵育10 min,并進行5 min的離心處理,分析微柱凝膠管中的情況,當紅細胞液處于微柱凝膠管的底部時,表示不規則抗體檢驗為陰性,反之則為陽性[3-4]。
觀察不規則抗體與患者性別的關系。調查不規則抗體與患者受孕與否的關系。分析不規則抗體的鑒定結果,包括抗-C抗體、抗-D抗體、抗-DC抗體、抗-E抗、抗-M抗體。
研究數據的處理由軟件SPSS 20.0執行,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準,說明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臨床輸血檢驗患者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共發現26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其中男性8例(7.69%),女性18例(17.31%),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觀察不規則抗體與患者性別的關系[n(%)]
在全部患者中,孕婦共有59例,其中不規則抗體陽性13例(22.03%);非孕婦共有45例,其中不規則抗體陽性5例(11.11%),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調查不規則抗體與患者受孕與否的關系[n(%)]
在26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Rh系統陽性共17例(65.38%),其中抗-C抗體、抗-D抗體及抗-DC抗體均有4例,共12例(46.15%),抗-E抗體有5例(19.23%);MNS系統共9例(34.62%),均為抗-M抗體。Rh系統與MNS系統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內容見表3。

表3 分析不規則抗體的鑒定結果(n, %)
輸血是臨床急救上的一種搶救方式,對很多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的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在臨床輸血治療中,對于患者血型匹配度愈發重視,使因血型鑒定所致的輸血事故大幅度減少,但是對于患者因不規則抗體所造成不良現象常常發生[5-6]。不規則抗體又稱意外抗體,為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體,會產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影響新生兒臟器的發育。血清中存在諸多抗體種類,包括抗-C抗體、抗-D抗體、抗-DC抗體、抗-E抗、抗-M抗體等,易引起患者發燒、產生溶血反應等,不利于患者的治療。患者在輸血治療前,需要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有利于促進抗體特異性的發現,防止其與血液紅細胞結合出現凝聚,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降低輸血后溶血反應的發生風險,從而提高輸血安全性,進一步避免醫患糾紛,改善醫患關系[7]。另外醫護人員在患者輸血期間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臨床癥狀,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停止輸血,同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保障受血者的生命健康[8]。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臨床輸血檢驗患者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共發現29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其中男性8例(7.69%),女性18例(17.31%),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在18例女性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發現,孕婦共有59例,其中不規則抗體陽性13例(22.03%);非孕婦共有46例,其中不規則抗體陽性5例(11.11%),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在79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Rh系統陽性共17例(65.38%),其中抗-C抗體、抗-D抗體及抗-DC抗體均有4例,共12例(46.15%),抗-E抗體有5例(19.23%);MNS系統共9例(34.62%),均為抗-M抗體。Rh系統與MNS系統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進行臨床輸血檢驗時,采用不規則抗體檢驗可快速匹配血型,減少不良輸血現象,降低溶血性反應的發生率,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對于患者輸血過程的安全有重要作用,可有效保障輸血安全,對患者后續治療及康復有著重要意義,臨床應用價值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