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靜,張風華,高大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院平頂山院區,河南 平頂山)
分娩是女性的一種正常生理過程,但由于對分娩認知的不足,導致許多女性對分娩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尤其是自然分娩,對分娩疼痛產生畏懼感,進而選擇剖宮產分娩[1]。近年來,隨著醫學發展,產婦護理的重要性逐漸備受社會關注,使產婦的分娩條件越來越好,盡量減少剖宮產的發生[2]。本文針對產婦采用助產護理干預,并探究對母嬰結局與分娩方式的影響,具體如下。
采集研究對象為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到我院進行生產的110例產婦,根據不同的護理干預方式將110例產婦分成兩組,將實施助產護理干預的55例產婦作為試驗組,年齡22~32歲,平均(27.5±2.4)歲,平均孕周(38.8±1.4)周;將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的55例產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1~33歲,平均(27.1±2.2)歲,平均孕周(39.3±1.5)周。產婦的臨床資料方面沒有較大的差距,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在產前,由專業的產科護理人員為產婦講解分娩過程及注意事項,并對其進行指導與助產,安撫好產婦的情緒,調整好狀態,在產婦生產時,要監測產婦的相關身體指標,相關護理人員記錄產婦的分娩情況,分娩后再給予產婦基本護理。
試驗組:接受助產護理,護理內容如下。
(1)產前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在產婦入院后帶產婦熟悉產科環境,避免產婦因為環境陌生產生不安感,還要與產婦積極溝通,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根據產婦的心理及身體情況為產婦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并給予情感上的支持與激勵,減輕產婦的壓力,向產婦講解自然分娩的優點,提高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賴度,降低內心的壓力。
(2)產前環境護理:在產婦入院的第一時間,護理人員應及時對產婦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確認是否有病史,有無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煩惱等。此外,就是要時刻保持產房的干凈、整潔,定期對產房進行消毒打掃,打開產房的門窗,確保室內空氣的流通,使產婦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完成分娩。
(3)產前生活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多于產婦接觸,彼此間建立良好的關系,以消除產婦內心的恐懼心理,告知產婦要注意自身的清潔衛生,同時注意日常的飲食,及時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以及適量的水果,使產婦保證有充足的體力與精神迎接生產,并告知產婦對胎動情況進行自我檢查,若發現明顯減少的情況應立即告訴醫生。
(4)生產時護理:在宮縮期間,告知產婦如何進行正確呼吸,生產過程中,保持與產婦的溝通,多使用鼓勵的話語激勵產婦,安撫產婦,并注意遮擋產婦的私密部位,避免產婦產生心理壓力,消除產婦的不適感[3],從而全身心投入到生產中,也可以轉移產婦的注意力,多與產婦進行對話,減少生產的疼痛感。
(5)生產后護理:給予產婦相關的身體檢查,盡早讓產婦與新生兒接觸,消除緊張情緒,指導產婦母乳喂養的方式以及喂養過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項,產后隨時觀察產婦與新生兒的狀況,對于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同時為產婦制定好飲食計劃,及時補充營養,并告知產婦關于產后恢復的相關事宜以及產后對陰道的清潔[4]。
使用焦慮、抑郁量表對產婦產后情況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產婦焦慮、抑郁越嚴重[5]。同時對新生兒質量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示新生兒出生質量越好[6]。并記錄產婦生產方式與產程及產后出血量。
數據納入SPSS 23.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自然分娩率相較于對照組更高,且陰道助產更少,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產婦分娩方式對比[n(%)]
試驗組SDS評分、SAS評分及新生兒質量評分相較于對照組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產婦焦慮抑郁評分與新生兒質量評分對比(±s, 分)

表2 產婦焦慮抑郁評分與新生兒質量評分對比(±s, 分)
組別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 新生兒質量評分試驗組 55 31.57±3.43 31.02±3.48 8.74±2.08對照組 55 45.22±6.78 48.56±5.92 6.36±0.87 t 12.499 18.923 7.829 P 0.002 0.001 0.001
試驗組產程時間與產后出血量相較于對照組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產婦產程與產后出血情況對比(±s)

表3 產婦產程與產后出血情況對比(±s)
產后2 h出血量(mL)試驗組 55 6.57±1.33 1.02±0.18 105.4±11.3對照組 55 10.22±1.94 1.56±0.52 149.6±16.8 t 11.508 7.278 16.190 P 0.006 0.001 0.004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時間(h)第二產程時間(h)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也隨之而大幅進步,剖宮產技術不斷完善,是目前處理難產的有效生產方式,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了剖宮產[7]。然而,剖宮產并不是沒有弊端,雖然剖宮產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的特點,但同時也伴隨著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危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生兒的出生質量,甚至危害產婦的生命安全[8]。由于產婦自身對自然分娩的恐懼以及社會的不實報道,大多產婦在明確剖宮產的危害后在生產時仍然偏向于剖宮產,自然分娩率卻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如何降低產婦對自然分娩的恐懼感,進而提高自然分娩率是目前研究的重點[9]。
助產護理干預是一種護理范圍較廣的新型護理方式,包括從產前直至產后的整個階段,從心理、生活、身體、分娩進行了全方面的護理干預,加強產婦對分娩的認知程度,消除產婦的負面情緒,在產婦分娩過程中應用助產護理,可有效避免生產困難現象,有效縮短生產產程,提高自然分娩率[10]。
本文中試驗組自然分娩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產婦的產程更短,產后出血量明顯更少,以及SDS評分、SAS評分與新生兒質量評分相較于對照組差異大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助產護理可有效縮短產程時間,減少產后出血量,使得生產效率與自然分娩率大大提高,可有效保證產婦與新生兒的生命安全。
綜上,助產護理應用于產婦生產中,能有效改善分娩結局,降低剖宮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