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霞,董興紅
(新疆博樂市博州人民醫院,新疆 博樂)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設備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全腦血管造影術是臨床上常見的手術,主要通過將含碘影劑注入到患者特定的動脈或者靜脈內從而獲得清晰的圖像。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會出現或多或少的焦慮,從而降低手術的效率,不利于患者康復[1-3]。優質的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后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治療效率。本文就綜合性護理在全腦血管造影術中的應用效果做出探討,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進行全腦血管造影術治療的患者120例進行觀察研究,根據隨機分配的原則將12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為45~65歲,平均為(55.36±8.44)歲。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為45~65歲,平均為(54.19±9.1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產婦都同意并簽同意書;患者及患者家屬能夠配合本次研究;沒有嚴重的精神障礙和藥物過敏史;患者的基本資料齊全;觀察組患者確認進行全腦血管造影術。
因特殊情況不能堅持治療的患者;臨床檢查資料不齊全的患者;伴有嚴重精神障礙不能參與研究的患者;伴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患者或患者家屬拒絕參與的患者;排除由其他因素導致不良反應的患者;因個人因素拒絕或者中途選擇退出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綜合性護理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其中,觀察組的護理方法如下。
(1)健康宣教: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出詳細的分析,根據患者的情況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給患者講解疾病有關的知識,加強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放松患者的情緒。并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放松患者家屬的情緒。
(2)手術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向患者說明手術的成功率,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有異常情況出現時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3)疼痛護理:患者在手術完成后,幫助患者進行換藥,隨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穿刺口狀況,發生狀況時立即通知醫師進行處理。
(4)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對患者進行飲食規劃,補充患者所缺的營養物質,幫助患者更有效、更優質地恢復。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判定,判斷綜合性護理在全腦血管造影術中的應用效果。
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t和χ2檢驗,并分別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s, 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s, 分)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0 54.14±2.38 14.27±5.18 57.13±1.14 13.24±5.21對照組 60 53.65±2.37 39.34±7.86 56.89±1.23 38.13±7.59 t 1.130 20.629 1.109 20.942 P 0.261 0.000 0.270 0.000組別 例數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的情況高于觀察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3。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n(%)]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全腦血管造影術是臨床上一種重要的檢查方法,在操作的過程中依然會存在一定的并發癥和不良情況,導致患者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和治療效率[4-6]。綜合性護理是臨床上一種以患者為中心而展開的一種優質的、高效的、全面的護理方式,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生活水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讓手術更順利地進行[7-8]。
綜上所述,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判定,判斷綜合性護理在全腦血管造影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的情況高于觀察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研究數據,證明綜合性護理在全腦血管造影術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減少患者的不良情況發生概率,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提升手術的治療效率,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具有很高的臨床學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