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賽吉
(青海省人民醫院,青海 西寧)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病,腫瘤屬于良性范疇,腫瘤偏小時沒有明顯病癥,患者感知不到體內有腫瘤[1-2]。以目前的醫學研究,還無法探知子宮肌瘤的發病主因,但當腫瘤偏大時,會引起患者腹痛、腰酸、經期改變、白帶增多、下腹墜脹感以及繼發性貧血,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療包括子宮切除術和肌瘤切除術,手術取決于患者年齡、肌瘤大小及部位、醫療技術、是否有生育需求等。手術較小,方式可選擇開腹、宮腔鏡、腹腔鏡等,但治療過程中患者會有懼怕、焦躁、焦慮等心理反應,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激發手術并發癥的幾率。因此,采用舒適護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關注患者心理反應,不僅能降低并發癥也能減少醫療糾紛,現報道如下。
作者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中,將患者子宮肌瘤直徑>5 cm的視作巨大子宮肌瘤,挑選50例病癥嚴重導致繼發性貧血的患者,或子宮巨大超過2.5個月妊娠子宮需要手術切除的患者,將一些絕經期或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剔除。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中做過子宮切除手術的有10例,做過肌瘤切除手術的有13例,年齡在27~70歲,平均(48.75±7.83)歲;觀察組患者中做過子宮切除手術的有12例,做過肌瘤切除手術的有15例,年齡在25~65歲,平均(49.85±8.73)歲。兩組的一般性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50例研究患者都進行手術治療,其中做過子宮切除的患者有22例,做過腫瘤切除的患者有28例。術后對照組按以往的手術室規格對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組則安排在舒適的環境,醫護人員統一培訓后進行護理。護士向兩組護理后的患者進行個性化評估,舒適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為了避免準備器械發出金屬碰撞聲刺激敏感的患者,護士必須經過統一培訓,在準備時要快要穩還要輕,同時言語帶笑,讓患者在手術前感到輕松。當患者詢問手術情況時,醫護人員避免使用專業術語,患者聽不懂會加重對手術的恐懼感。因此醫護人員解釋手術情況和術后并發癥的可能性時一定要簡練,及時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護士需掌握多方面知識,需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不涉及患者隱私。
1.2.2 環境氛圍
手術室不能堆放雜物,影響空氣質量,要保持清新無異味。室內溫度保持在(23±3)℃,室內濕度維持在55%~65%。同時各種儀器,如麻醉劑、電刀、監護儀等器械的報警音量要調低,甚至關閉一些不必要的檢測器械的噪音。
1.2.3 寒戰抑制
手術中患者體溫會迅速下降,同時會輸入大量的宮腔灌注液和其他冷的液體,還有皮膚消毒會再次降低患者體溫。為了保存患者身體熱量,一切輸入的液體事先溫熱[4]。房間里需要調節好溫度,為患者蓋好被子保暖?;颊咝g后寒戰很可能是因為出現了感染情況,需要立即服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以免患者受到進一步傷害。
1.2.4 并發癥抑制
醫生手術使用電極片時力度要平緩,盡量不給患者皮膚留下損傷。過程中巡回護士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況。所有搶救必需品要提前備好,若遇到突發情況要做到有條不紊地搶救,嚴禁混亂。若患者有任何突發狀況,醫護人員需要冷靜沉著進行搶救。
1.2.5 心理護理
在手術前一天下午進行術前訪視,醫護人員需多詢問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多了解患者的喜好,在此基礎上制定個性化標準,從而幫助患者排解負面情緒,愉快地接受治療。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進行基本的舒適護理,如飲食、走路、運動、排泄、睡眠、穿戴衣物、保證患者洗澡不暈倒等方面。由于患者術后需長時間臥床,身體被壓迫的部位會受到壓力性損傷,為避免這一情況,護理人員需要每隔1~2 h為患者翻身一次,同時避免損傷患者皮膚。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多進行溝通,多與患者進行娛樂活動或幫助患者學習等,幫助患者釋放心中壓力。
將患者子宮肌瘤直徑>5 cm的視作巨大子宮肌瘤。患者病愈出院前,調查兩組患者對住院期間的護理質量和生活質量的評價,用我院自制調查表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分,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且對并發癥的多寡進行分析對比。
研究數據選用統計軟件(SPSS 15.0版本)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研究調查表明,觀察組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為100.0%,遠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的對比[n(%)]
根據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觀察數據,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4%,遠低于對照組的64%,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情況[n(%)]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女性生殖器腫瘤,屬于良性范疇,患者一般在30~50歲。根據報告顯示,35歲以上的女性患有子宮肌瘤的人數約20%,可見其患病率極高。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手段多采用手術治療,醫生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體情況、肌瘤位置以及生育需求等情況,結合腫瘤大小、數量、肌瘤位置等因素采取相應的手術方式,切除子宮肌瘤和子宮。
提出舒適護理的治療理念,是因為近年來醫學逐漸重視心理反應對機體的積極影響,利用舒適環境消除患者不必要的負面情緒,打消家屬顧慮,緩解患者壓力,預防并發癥同時提高醫護服務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5-6]。
對于患者來說,患有腫瘤要做手術又處在陌生的醫院環境,心理壓力是極大的。再加上醫生忙于準備與患者溝通較少,器械準備過程發出金屬碰撞的聲音,都給患者傳遞一種恐怖氛圍。因此,舒適護理更看重心理疏導,患者躺在手術臺上都會害怕,當他們詢問手術情況和成功概率時醫護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想法,以溫和的語氣向患者傳播疾病知識和成功治愈的案例,使患者信心增強,從身到心都積極配合醫生,加速病愈時間[7-8]。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舒適護理對待切除子宮肌瘤的患者,能調整和刺激患者對術后病愈的良好憧憬,從而積極配合治療,還能改善多年來緊張的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等,有效扼制術后并發癥,非常具有推廣與應用的價值。舒適護理已經成為控制手術不安全因素、減少手術過程缺陷、滿足患者需要、提升手術質量的有效措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