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彩,羅太梅
(貴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醫醫院,貴州 黔南州 558000)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陣發性流涕、鼻癢,是由血清免疫球蛋白E所致[1]。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如鼻用糖皮質激素、口服抗組胺藥物,但長期使用耐藥性增加。本研究用消鼽湯內服及穴位敷貼治療過敏性鼻炎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110例,均為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過敏性鼻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男34例,女21例;年齡19~63歲,平均(43.25±8.54)歲;病程0.6~9年,平均(5.82±3.16)年。對照組男33例,女22例;年齡18~64歲,平均(44.12±8.33)歲;病程0.8~8年,平均(5.63±2.9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臨床癥狀有陣發性噴嚏、鼻癢、清涕、鼻塞等表現,且雙側鼻黏膜蒼白、下鼻甲水腫、鼻腔有大量水樣分泌物、眼部結膜充血等體征。中醫參照《中醫病證診斷診斷療效標準》[3],屬脾氣虛弱證。主要癥狀為清涕量多、噴嚏連作、鼻癢,伴有咽喉癢、眼癢、失嗅等,鼻黏膜色淡紅,脈細弱,舌淡苔白,大便溏薄,四肢無力。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近期未進行其他治療;③無藥物過敏史;④年齡18~68歲;⑤知情且愿意服從研究。
排除標準:①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②凝血功能異常;③惡性腫瘤;④心、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⑤過敏體質;⑥精神類疾病或意識障礙;⑦哺乳或妊娠期。
兩組均予以穴位敷貼治療。取腎俞穴、肺俞穴、脾俞穴、風門穴、天突穴、大椎穴,慢性咽炎加百勞穴,哮喘加膻中穴。藥用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生麻黃、甘遂,將五種藥物按照4∶3∶2∶2∶1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老姜汁和蜂蜜,制成藥膏,分成15mm×15mm×10mm藥塊備用。將藥塊放入60mm×70mm膠布中,予以穴位敷貼,每天1次,每次1.5~2h,5天為一療程,連用4個療程。
觀察組加用消鼽湯治療。藥用黃芪30g,白芷15g,路路通15g,甘草12g,防風10g,辛夷10g,蒼耳子10g,桔梗10g,麻黃6g,細辛3g。日1劑,水煎,早晚2次溫服,每次200mL,7天為一療程,連用4個療程。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行鼻塞、鼻癢、噴嚏、流涕臨床癥狀評分,癥狀無為0分、輕為1分、中為2分、重為3分。
血清IgE、轉化生長因子TCF-α、白細胞介素IL-4。IgE用化學免疫發光法檢測,TCF-α、IL-4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
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顯效:臨床癥狀積分改善6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積分改善20%~60%。無效:臨床癥狀積分改善20%以下。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鼻塞 鼻癢 噴嚏 流涕觀察組 55治療前 2.54±0.34 2.62±0.15 2.33±0.34 2.25±0.24治療后 0.85±0.16*△ 1.06±0.08*△ 1.16±0.22*△ 1.06±0.17*△對照組 55治療前 2.53±0.35 2.60±0.17 2.32±0.35 2.27±0.23治療后 1.55±0.17*1.65±0.12*1.84±0.28*1.71±0.18*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gE、TCF-α、IL-4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gE、TCF-α、IL-4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gE、TCF-α、IL-4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IgE(U/mL) TCF-α(pg/mL)IL-4(pg/mL)觀察組 55治療前189.76±12.34 91.03±15.25 85.28±6.34治療后 115.62±8.23*△ 59.63±10.28*△ 51.25±4.31*△對照組 55治療前188.82±12.26 90.11±15.13 84.41±6.52治療后143.26±10.15* 77.32±10.52* 64.53±4.67*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鼽水”“鼻鼽”范疇。與肺氣不利、脾氣虛弱相關,治療應以健脾益肺為主。穴位敷貼取腎俞穴、肺俞穴、脾俞穴、風門穴、天突穴、大椎穴。腎俞穴溫補腎陽,肺俞穴調補肺氣、補虛清熱,脾俞穴益氣健脾,風門穴、天突穴寬胸理氣、通利氣道、降痰宣肺,大椎穴益氣壯陽。研究表明[5],單用穴位敷貼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效果不佳,與內服藥物聯合治療可提高療效。消鼽湯方中黃芪補氣消腫,白芷散風除濕、消腫排膿,路路通祛風通絡、利水除濕,甘草止咳祛痰,防風祛風解痙,辛夷散風寒、通鼻竅,蒼耳子散風除濕通竅,桔梗宣肺、止咳祛痰,麻黃宣肺平喘,細辛溫肺化飲。諸藥合用,有益肺健脾、通鼻竅之效。
消鼽湯內服聯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過敏性鼻炎可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