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青,張齊娟
(湖北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是嘌呤代謝異常、血尿酸增高、尿酸鹽沉積所致的關節炎性反應,最常見第1跖趾關節急性發作的紅、腫、熱、痛,臨床以青壯年男性多見。我院用雙柏散合金黃散外敷患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2例,均為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六七二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針灸康復科門診收治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藥外敷組與依托考昔組各36例。中藥外敷組男31例,女5例;年齡20~65歲,平均(32.3±5.41)歲;平均病程(0.72±0.31)天。依托考昔組男30例,女6例;年齡18~64歲,平均(33.7±4.68)歲;平均病程(0.80±0.34)天。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考美國風濕病協會(ARA)《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1],一般需具備以下3項中的1項即可診斷:①關節液內細胞內有尿酸鹽結晶;②痛風結節針吸或活檢有尿酸鹽結晶;③具有美國風濕病協會關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12項中的6項以上。具備以下3項也可以確診:①典型的急性單關節炎發作之后有1個無癥狀間歇期;②持續的高尿酸血癥;③用秋水仙堿治療關節炎可迅速緩解癥狀。
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風濕病協會(ARA)《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當次發作病程小于3天,以第1跖趾關節急性發作的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③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期間不再接受其他治療并遵循限酒、減少高嘌呤食物(肉類、動物內臟、貝類等)的攝入、防止劇烈運動或突然受涼、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多飲水、規律飲食和作息等生活原則,患者知情同意并簽字。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導致的繼發性痛風;②合并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中晚期關節炎和關節畸形;③對研究藥物過敏。
中藥外敷組:雙柏散及金黃散均為本科室自制:①雙柏散藥用側柏葉100g,黃柏50g,大黃100g,薄荷50g,澤蘭50g;混勻、研末、過篩、裝盒備用;②金黃散[2]藥用姜黃160g,大黃160g,黃柏160g,蒼術64g,厚樸64g,陳皮64g,甘草64g,生天南星64g,白芷160g,天花粉320g;混勻、研末、過篩、裝盒備用。③藥膏制法:按1∶1比例取雙柏散和金黃散粉末混勻,每100g藥粉以30g蜂蜜及適量黃酒調成厚糊狀后涂于空白貼敷內,將藥物敷貼貼于第1跖趾關節紅腫熱痛處,每12h換藥1次。連續治療7天。
依托考昔組:予依托考昔片(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133)120mg,口服,日1次。連續治療7天。
關節癥狀體征總積分: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痛風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于治療前后對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壓痛、關節活動受限4項指標進行評分,各項得分相加計總分。
血液指標檢測:檢測治療前后的血液UA、CRP、ESR 3項指標。
不良反應情況:觀察用藥后不良反應。
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病證療效標準》[3]。顯效:關節紅腫熱痛消失,局部無明顯異常,活動自如,血尿酸值降到正常范圍。好轉:關節紅腫熱痛減輕,血尿酸值下降,但未到正常范圍。未愈:關節紅腫熱痛癥狀改善不明顯,活動受限,血尿酸值未下降。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癥狀體征總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癥狀體征總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癥狀體征總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外敷組 36 15.39±1.34 2.04±1.01*依托考昔組 36 15.74±1.25 1.88±0.86*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UA(μmol/L) CRP(mg/L) ESR(mm/h)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藥外敷組 36 531±42 357±34* 26.12±6.14 5.84±2.57* 38.03±10.57 11.27±3.64*依托考昔組 36 524±37 365±30* 24.87±7.09 6.15±2.96* 36.95±11.33 10.54±4.0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中藥外敷組未出現不良反應,依托考昔組出現胃部不適1例,65歲男性夜間出現陣發性心慌胸悶,后自行緩解1例。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發作的首發癥狀,我國近年來痛風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男女比例15∶1,常由飲酒、高嘌呤飲食、突然受冷和劇烈運動誘發[4]。
本病屬中醫“歷節病”、“痹證”范疇,主要病因是過食膏粱厚味,脾運虛弱,致濕熱內蘊、痰聚瘀阻,濕熱痰瘀流注骨節筋膜,蘊久化熱致紅腫熱痛。治宜清化濕熱、泄毒化瘀。現代醫學實驗證實,熱毒內蘊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主要病機之一,清熱解毒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有效方法[5]。
雙柏散是已故名老中醫黃耀治熱結血瘀的經驗外用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藥理實驗證實,本方對急、慢性炎癥均有治療作用,其機理可能是通過拮抗炎性介質,以減少血管通透性和抑制炎性細胞游走[6]。王艷玲[7]以西藥戴芬加自擬定痛湯加雙柏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具有較好臨床效果;黃年斌等[8]研究表明應用雙柏散外敷治療痛風關節炎急性期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作用,能明顯改善癥狀。金黃散原名如意金黃散,出自明代外科學家陳實功《外科正宗》[9],其藥性寒涼,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數百年來用于治療紅腫熱痛的皮膚疾患。熊陽春等[10]用金黃散穴位貼敷能夠快速改善濕熱蘊結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降低體內SUA水平。張琳[11]用金黃散外敷配合中藥湯劑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治療5天全部有效。
依托考昔是一種高選擇性COX-2抑制劑,201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痛風治療指南推薦依托考昔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為A級證據并且建議使用全劑量。我國2016年痛風指南也推薦痛風急性發作期首先使用NSAIDs緩解癥狀[4]。研究顯示,依托考昔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療效優于吲哚美辛,在疼痛緩解方面優于雙氯芬酸,在總不良反應、藥物相關不良反應、胃腸道不良反應、頭暈等方面優于吲哚美辛和雙氯芬酸[12]。研究發現依托考昔治療急性痛風疼痛緩解度優于塞來昔布,依托考昔現作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一線藥[13]。
研究結果顯示,雙柏散合金黃散外敷治療7天能有效地降低痛風患者關節癥狀體征總積分及各項血液指標,其作用與口服依托考昔治療差異不明顯,兩組總有效率均為97.22%,亦無統計學意義,且雙柏散合金黃散外敷幾乎無不良反應。
雙柏散合金黃散外敷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