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宏申,高翠英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重慶 墊江 408300)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收縮期和舒張期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特點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和繼發性高血壓即癥狀高血壓兩大類。原發性高血壓占高血壓的90%以上。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病是一種身心疾病。高血壓患者在長期治療過程多會出現焦慮情緒,同時焦慮情緒也是高血壓發病的獨立因素,是造成血壓不穩及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壓升高幅度與焦慮的嚴重程度通常呈正相關,且通過增加降壓藥物用量或種類均不能有效控制血壓。因此有學者用音樂治療高血壓取得良好療效[1]。本研究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原發性高血壓伴焦慮狀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墊江縣中醫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心內科門診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7~84歲,平均(67.30±8.63)歲;病程0.5~30年,平均(12.00±9.62)年;高血壓3級32例,高血壓2級10例,高血壓1級8例;收縮壓150~210mmHg,平均(163.38±15.32)mmHg;舒張壓60~110mmHg,平均(98.50±10.01)mmHg。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59~82歲,平均(66.70±9.54)歲;病程1~30年,平均(11.20±7.84)年;高血壓3級30例,高血壓2級8例,高血壓1級12例;收縮壓145~200mmHg,平均(164.17±12.19)mmHg;舒張壓65~120mmHg,平均(95.83±8.05)mmH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高血壓病診斷標準[2]: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情況下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②焦慮狀態診斷標準[3]:因高血壓病產生心悸、失眠、緊張、頭痛、焦慮、對預后過度擔心等癥狀。焦慮狀態診斷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焦慮癥的診斷標準[3]。③焦慮病情評分標準:采用aHmilton焦慮他評量表(HAMA)[3],標準分大于等于7分。④中醫證型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眩暈的辨證標準制定。主癥為眩暈、頭脹痛、面紅目赤、心煩急躁、驚恐不安,次癥為口干口苦、胸悶胸痛、心慌、胃院脹痛、肢麻震顫、失眠多夢、大便干結、尿頻,舌紅苔黃(薄或厚),脈弦數滑。3項主癥加4項次癥或舌脈即可確診為肝郁化火、心脾兩虛證。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眩暈肝郁化火、心脾兩虛證候診斷;③焦慮癥狀明顯,HAMA標準分7分;④年齡18~85歲,無理解障礙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疾患或嚴重器質性疾病、腫瘤、痛風以及高尿酸血癥;②高血壓急癥,原發性焦慮癥,繼發性高血壓;③有藥物依賴、酗酒者;④正在服用或2周內服用過抗焦慮藥物;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⑥精神病家族史、文盲或對問卷理解困難。
兩組均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150mg口服、1日1次,4周為一療程,服藥期間禁食辛辣食物。
治療組加用丹梔逍遙散合安神定志丸加減。藥用丹皮30g,梔子15g,當歸20g,赤芍30g,柴胡12g,白術20g,生姜3片,茯苓20g,薄荷20g,黨參30g,茯神30g,遠志30g,石菖蒲15g,龍齒15g。眩暈重者加天麻10g,失眠重者加龍骨30g、牡蠣30g、酸棗仁20g,便秘重者加生大黃10g。配方顆粒,分3次溫水沖服,4周為一療程,服藥期間禁食辛辣食物。
焦慮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每個量表各有20項問題,由患者做出回答,按嚴重程度分為4個等級,分別記1、2、3、4分,累積20項問題分數得出總粗分,再按公式換算成標準分(標準分=總粗分×1.25,取整)。SAS評分標準[5]:小于50分為焦慮狀態,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大于69分為重度焦慮。
血壓監測:24h動態血壓于治療前及治療2、4周分別采用spacelabs90207型無創性攜帶式血壓監測儀檢測,袖帶縛于患者右上臂。監測期間避免情緒激動、焦慮、劇烈運動,限制鹽的攝入量。
中醫癥狀評分:眩暈、頭脹痛、面紅目赤、心煩急躁、驚恐不安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2、4、6分;口干口苦、胸悶胸痛、心慌、胃院脹痛、肢麻震顫、失眠多夢、大便干結、尿頻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1、2、3分。各單項癥狀積分相加為中醫癥狀總積分。
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血壓療效標準[4]。顯效:舒張壓下降大于等于10mmHg并達到正常范圍,或雖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小于等于10mm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或下降10~19mmHg、但未達到正常,或收縮壓下降大于等于30mmHg。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中醫癥狀療效標準。顯效: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70%。有效:癥狀有所好轉或減輕,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30%。無效:癥狀無改善,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0%
兩組血壓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中醫癥狀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癥狀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和SAS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和SAS評分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和SAS評分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SAS評分(分)治療組 50 治療前 169.30±12.52 106.70±8.10 63.8±8.9治療后 132.83±8.92*△ 86.20±8.12*△ 51.2±6.6*△對照組 50 治療前 171.10±13.91 104.38±11.06 64.7±7.8治療后 145.66±12.56* 90.20±8.27* 54.7±8.8*△
原發性高血壓是心身疾病,精神緊張、情緒壓抑等因素已被研究證實可導致或加重高血壓。高血壓伴焦慮狀態表現為緊張、恐懼、對疾病的過分擔心,煩躁不安等,可伴有頭暈、胸悶、心悸、氣促、口干、乏力、氣短、出汗、失眠等軀體化癥狀,這可能與的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平衡失調,以致交感神經系統增強,兒茶酚胺類介質的釋放使小動脈收縮并繼發引起血管平滑肌增殖肥大有關,而交感神經的興奮可促使腎素釋放增多,形成高血壓狀態。
中醫認為,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可使氣機紊亂,臟腑陰陽失衡,氣機失調,導致高血壓。肝失疏泄、血隨氣逆、上擾清竅,而引起頭暈頭痛、甚至出現中風;肝郁日久化火,肝火夾痰,夾風上擾頭目,出現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心煩耳鳴等;情志不暢,肝氣不舒,肝郁乘脾,導致脾胃運化失健,則見納呆、腹脹;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出現頭暈、心悸、失眠、納呆等。治療重在開郁降氣,清熱疏肝,健脾養心安神。丹梔逍遙散合安神定志丸加減方中柴胡、當歸、白芍、白術、澤瀉、茯苓、炙甘草疏肝解郁、導氣下行,健脾養血;丹皮瀉血中伏火,梔子瀉三焦郁火。安神定志丸由石菖蒲、遠志、茯神、茯苓、龍齒、黨參、朱砂組成,有鎮靜安神、益氣寧心功效,可改善焦慮患者的軀體癥狀。
中西醫結合治療能更有效緩解焦慮狀態,緩解頭痛、頭暈、心悸、失眠、緊張等癥狀,從而改善交感神經興奮性,達到降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