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婷,歐陽瑾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yī)院口腔科,廣東 中山 528400)
扁平苔蘚(LP)是一種伴有慢性淺表性炎癥的皮膚-黏膜角化異常性疾病。口腔病損稱為口腔扁平苔蘚(OLP)。病因與精神因素、內(nèi)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關[1]。也有學者報道與口腔內(nèi)的金屬充填物及金屬修復體有關。其中,50%左右的OLP患者有精神創(chuàng)傷史(如失業(yè)、親屬亡故、婚姻糾紛等),抑郁、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及負性生活事件與口腔扁平苔蘚的發(fā)病及病情加重密切相關[2-5]。
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口腔扁平苔蘚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246例,均為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廣東省中山市中醫(yī)院口腔科就診患者。女153例,男93例;年齡32~73歲,平均42.5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5年。病損部位以雙頰為主,其中43例累及前庭溝或舌背黏膜。隨機分成3組,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口腔黏膜扁平苔蘚診斷標準參照《口腔黏膜病學》[1],排除伴有其他慢性系統(tǒng)性疾病和其他口腔黏膜病,1個月內(nèi)未接受其他治療。
第1組給予復方氯已定含漱液含漱,0.1%碘甘油涂搽,口服維生素AD膠丸,在病損區(qū)以曲安奈德、維生素B12、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閉。
第2組除給予西藥治療外,加甘草瀉心湯加減。
第3組除給予西藥治療及甘草瀉心湯外,輔以簡單的認知-行為療法。要求患者集中注意6~8種沒有威脅性的外界聲音刺激,約持續(xù)15min。練習過程患者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消極想法或情緒,要求只把它們當做噪音,不必關注,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聲音刺激上即可。每天至少練習1次[6]。
3組均3周為一療程,定期復診,隨診半年觀察復發(fā)情況。
痊愈:扁平苔蘚消退,口腔內(nèi)部的黏膜恢復正常,疼痛感消失。好轉:扁平苔蘚愈合,白紋逐漸變淡充血的范圍逐步縮小,疼痛感有所好轉甚至消失。無效:癥狀沒有改善,甚而加重。
用SPSS12.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療效見表1。

表1 3組療效比較 例(%)
口腔扁平苔蘚大部分發(fā)病前有精神創(chuàng)傷史或負性事件史。而患者因長期的疼痛影響進食和說話,可加重抑郁、焦慮等。因此,減輕疼痛并緩解心理壓力是最大限度保證生活質(zhì)量及治療效果的關鍵。
曲安奈德注射液為長效糖皮質(zhì)激素,具有強而持久的抗炎、抗過敏作用。主要通過抑制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和處理,抑制B細胞轉化成漿細胞,干擾體液免疫,穩(wěn)定溶酶體膜,減少溶酶體內(nèi)水解酶的釋放,抑制白細胞和巨噬細胞移行至血管外,減少炎癥反應,增加肥大細胞顆粒的穩(wěn)定性,減少組織胺釋放,從而減輕血管舒張及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敏感性增高,收縮性加強,減少局部充血及體液外滲,對纖維母細胞DNA有直接抑制作用,可抑制肉芽組織形成。局部注射后在數(shù)小時內(nèi)生效,1~2天達最大效應,作用可維持2~3周[8]。維生素B12可加快細胞生長,促進炎癥水腫的吸收、組織的愈合[9]。利多卡因有較好的鎮(zhèn)痛作用,加入利多卡因的目的是緩解疼痛。3種藥物合用局部封閉可促進糜爛面愈合,減輕疼痛。
口腔扁平苔蘚屬中醫(yī)“口瘡”、“口靡”、“口疳”、“口蕈”等范疇。飲食不節(jié),嗜食辛辣肥甘,或長期嗜酒,損傷脾胃,釀生濕熱;或情志不舒,氣機郁滯,脾運失司,濕邪內(nèi)生;或濕熱外犯,蘊積脾胃。濕熱上蒸于口,致黏膜充血、水腫、滲出、糜爛結痂而發(fā)病。
甘草瀉心湯方中黃連、黃芩清熱解毒,干姜、半夏開結散寒,炙甘草、大棗益氣補虛。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甘草具有類似于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功用,黃連具有抗原蟲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的功用,黃芩有抗炎、抗過敏、清除自由基、抗病毒以及抗氧化等作用,干姜有抗炎、鎮(zhèn)靜、抗凝作用[10]。
口腔扁平苔蘚因反復發(fā)作、長期疼痛,患者多有抑郁、焦慮,失眠,故不能忽視心理治療。在中藥湯劑中加入郁金等以疏肝解郁。認知-行為療法能夠緩解情緒癥狀,改善行為應對能力,矯正不良的認知偏見。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口腔扁平苔蘚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