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斌,周 宏,陳凱玲
(廣東省茂名市中醫院針灸科,廣東 茂名 525000)
頸椎長時間處于屈位,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加,頸部肌肉長期處于受力失衡的狀態,易引發頸椎病[1]。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因各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因素致使椎動脈遭受刺激或壓迫,以致血管狹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所致[2]。輕則頭、頸、肩、臂、麻木疼痛,重則肢體酸軟乏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及癱瘓等。筆者用納氣針法靶向透刺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針灸科門診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9~70歲,平均(54±5.2)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5.8±2.8)年。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28~70歲,平均(53±4.3)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5.6±2.6)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全國第2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記要》[3]的診斷標準擬訂。①有椎-基底動脈缺血征(以眩暈為主)和或曾有摔倒病史;②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頸椎片顯示椎體間關節失穩或鉤椎體關節增生,左右橫突孔大小不對稱,一側相對狹窄;④一般有較明顯的交感神經癥狀;⑤顱腦彩色多普勒(TCD)顯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⑥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暈;⑦除外椎動脈第1段(進入第6頸椎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足;⑧排除神經官能癥與顱內腫瘤等其他疾患。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能堅持完成全程治療;②年齡28~70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②年齡小于28歲或大于70歲;③合并有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④患有精神病。
觀察組用納氣針法靶向透刺治療。取百會、風府、腦戶、神庭、風池(雙)、腦空(雙),患者取俯伏座位或俯臥位,用0.3mm×40mm無菌一次性不銹鋼毫針,局部皮膚消毒。百會、腦戶、神庭、腦空用平刺法,針與頭皮呈30°以下夾角,輕柔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風府、風池針尖微下,輕柔快速將針向下頜方向直刺。運針時各穴均用納氣針法靶向透刺。是將穴位針刺深度分為3層,先將針刺入第1層的天部,得起后扳倒針體,針尖指向病所方向,待針感向病所擴散時令患者吸氣,催送經氣上行,待氣致病所時需立即換針直插,立直針身。深刺至第2或第3針感層,即人部和地部,行針使深層產生明顯針感,使傳向病所之氣不復后退。靜待片刻,亦可反復運針,不斷行氣[4]。最后,采用靶向透刺,即將以上各穴針尖方向對準頸項部的椎動脈,不斷提插、捻轉運針,使針感靶向傳導至椎動脈局部,使局部病灶有明顯得氣感。每次30min,每天1次,連續治療兩周。
對照組用氟桂利嗪膠囊5mg,口服,每天2次;谷維素片20mg,口服,每天2次。治療2周。
兩組均以兩周為一療程,6個月后隨訪1次,1年內共隨訪2次。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痊愈:眩暈等癥狀消失,工作和生活不受影響,旋頸誘發試驗均為陰性,TCD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正常。好轉:眩暈等癥狀基本消失,雖時有復發,但對工作和生活影響不大,旋頸誘發試驗有改善,TCD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較治療前提高3cm/s以上。無效:眩暈等癥狀無改善甚或加重,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旋轉誘發試驗均為陽性,TCD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較前無變化,或提高不足3cm/s。
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椎動脈型頸椎病屬中醫“眩暈”范疇。為本虛標實證,以脾胃肝腎之陽氣虧虛為本,以痰濁上犯、瘀血阻絡、肝風內動為標。治當以扶陽補氣以振奮脾胃肝腎之陽氣固其本,祛痰化濁、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平肝熄風治其標。
納氣針法出自明朝徐鳳《針灸大全·金針賦》,謂“運氣走到疼痛之所,以納氣之法,扶針直插,復向下納,使氣不回”。納氣針法的特色在于針刺深度分為天、人、地3層,特別強調針感的產生、傳導和保持,氣至病所,氣不復退是關鍵。靶向透刺是使針感靶向傳導至椎動脈局部,使局部病灶有明顯的得氣感。
督脈循行于背部正中線,上行于腦,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擅長扶陽補氣,溫通經絡,尤其是溫通腦絡。而本病的病位在腦絡,病機為陽氣虧虛,故取督脈的頭部四要穴(神庭、百會、風府、腦戶)為主。其中神庭有清頭明目、除濕安神之效;百會位居頭部之巔頂,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故百會擅長升提陽氣、醒腦開竅,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風府、腦戶均能祛風止眩,通絡止痛。四穴合用,共奏升陽益氣、祛風止眩之效。風池、腦空均屬足少陽膽經之頭部要穴,有平肝熄風、清利頭目、升清降濁之效。
納氣針法是進氣法和運氣法的深化,可激發人體潛能,加強氣血運行,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靶向透刺能使針感直達病所,改善作用部位(椎—基底動脈)的供血,兩者合用則優勢互補,既能快速緩解眩暈,又能防止復發。納氣針法靶向透刺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