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雪
摘要:方言詞匯是方言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昭通方言詞匯普遍音義通達,而又獨具特色。該研究通過田野調查,依據《漢語方言詞語調查條目表》,結合方言實際,收錄天文、地理兩類詞匯,為進一步研究昭通方言奠定基礎。
關鍵詞:昭通 方言 詞匯 中圖分類號:H172.3
昭通,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地處云、貴、川三省結合處,歷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貴州兩省的重要門戶,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稱。姜亮夫先生稱昭通為“四會之地”,認為昭通方言“以北語為主,而兼有取于山左、關東、蜀、黔、三楚、贛、粵,下及吳越”。作為北方方言下的西南次方言,昭通方言總體而言“音素純凈,調類簡明,詞匯雅達,語法平正”,其內部又存在一定差別,各具特色。大致可劃分為以彝良話為代表的東片方言,以永善話為代表的西片方言,以及以昭通市區話為代表的南片方言。本文所言“昭通方言詞匯”即主要指昭通市區南片方言詞匯。
關于昭通方言詞匯研究,姜亮夫先生的《昭通方言疏證》早已開其先河,這是迄今為止最早的一部研究昭通方言詞匯的專著。《昭通方言疏證》凡四十卷,共分九部,全書收錄詞匯 2000 余條,秉承清代小學的優良傳統,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的詳細考證了昭通方言的語音、字義變化的理據,對同源詞語作了羅列比較。而就語音方面而言,《昭通方言疏證》書中采用反切的記音方式,以陰陽上去標識聲調,使得一些字音不太準確。
1990年修《昭通方言志》,在該書分類詞表部分,選錄了900余個方言詞,同時因加入了“俗語”和“故事、傳說標音舉例”,極大地展現昭通方言特色。當然,無論是《昭通方言疏證》還是《昭通方言志》,都去今已久。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通過田野調查收集整理,以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編制的《漢語方言詞語調查條目表》(《方言》2003年第1期)為依據,結合實際,收錄昭通方言共三十大類,以展現當地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刻畫昭通方言詞匯現今樣貌,為昭通方言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本篇所集錄為其中的天文、地理兩類。
一、說明
(一)每個詞條先以漢字記寫其昭通方言說法,再以國際音標和五度制標調法標注其讀音,若與普通話說法不同,則在標音后面釋義。
(二)條目按通行形體書寫,不刻意考求本字。少數方言有音無字,或暫未考證,則以同音字替,若無同音字,則用方框“□”表示。
(三)昭通方言聲母中,鼻音/n/和邊音/l/、舌尖前音/ts//ts//s/和舌尖后音/ts//ts//s/,為四組音位變體,常有混用,并不辨義。部分零聲母/u/韻字發音,常會帶半元音/w/或/υ/,且較為自由,也將此二音作為/u/的音位變體。
(四)隨著語言演變,部分詞匯可能存在多種讀法,個別音素發音也產生變化,則仍以老派讀音或較廣泛的讀法標音,標注兩種及以上讀法的,中間以斜線隔開。
二、昭通市方言詞匯

基金項目:2019年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9J1136)
參考文獻:
[1]姜亮夫.姜亮夫全集.十六,昭通方言疏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羅常培.云南之語言[J].玉溪師專學報,1986(4):39
[3]盧開磏 .昭通市方言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4]中國社會科學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漢語方言詞語調查條目表[J].方言,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