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向琴
各項研究表明,幼兒的智力發展狀況與其在幼兒時期的閱讀習慣息息相關。幼兒語言發展能力尚不完善,幼兒教師要做好引導,為他們未來的發展作出實質性的貢獻。
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要從小抓起。因為幼兒還不認識很多的字,閱讀上會有障礙,需要借助外在手段,例如多變的色彩、有趣的圖像、成年人的朗讀或者是利用講故事的方式,教師也要鼓勵家長多利用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幼兒,讓幼兒理解故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故事以及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以此養成閱讀習慣,為未來語言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將具體分析在幼兒早期閱讀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怎樣的引導策略才更加有效。
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能夠進行早期閱讀的幼兒在心智上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簡單的學習觀和人生觀,在這個階段,教師可引導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讓他們在閱讀中認識更廣闊的世界,這也是幼兒園教師一項非常重要并且緊迫的任務。教師應該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挑選一些符合這個階段幼兒學習特點和認知特點的閱讀作品,想辦法把幼兒吸引到閱讀中去,讓他們樂于去傾聽、去看、去摸索。
例如,針對繪本中的故事,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夸張的表演、一些豐富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更愿意傾聽這個故事,更有興趣去繪本中一探究竟。針對一些剛剛入園還不能適應的幼兒,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針對性的故事書,并利用一些顏色鮮艷的圖片或者是豐富的道具吸引幼兒,以此來緩解幼兒焦躁不安的情緒,還可以根據故事中不同的人物性格讓幼兒也參與進來,去模仿人物的表情、語氣和動作,讓幼兒沉浸在故事中。這樣能讓他們更加快速地適應幼兒園環境,減少一些恐懼的心理,也會對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充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對人物的動作、表情等進行自由發揮,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故事情節和內容,讓幼兒對閱讀產生興趣,這樣他們才能學得更好。
讓閱讀貫穿幼兒每天的生活
幼兒階段需要奠定幼兒語言的基礎,其中包括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方面的素養培養。為了從小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幼兒積累豐富的語言詞匯,培養幼兒擁有良好的語感,發展語言思維,最終讓幼兒熟練掌握讀寫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同時要讓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良好的品格。多元化的閱讀策略可以引導幼兒全面提升語言素養,幫助幼兒改變單一的閱讀方式。教師要通過閱讀活動,讓幼兒對素材進行篩選和積累,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引導幼兒與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閱讀的作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還可以讓小朋友互換各自的閱讀作品。在分享的過程中,他們不僅拓寬了自己眼界,還在和同伴的分享中獲得了快樂。
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班級中設計一個讀書角,讓幼兒將自己的圖書帶來放在這里與大家分享,還可以向其他小朋友推薦自己帶的書,讓每一個幼兒從中獲得樂趣,獲得知識,從而提高幼兒的識字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班級中圖書角的作用,讓幼兒從中對閱讀產生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開展相應的閱讀活動
幼兒年齡較小,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學校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如通過報告和交流展示閱讀卡等形式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積極閱讀的熱情和信心。教師要根據閱讀目標監督和指導幼兒閱讀,還可以舉辦專門的背誦比賽和讀書節。背誦比賽主要圍繞國學經典進行,幼兒可以從國學經典中領悟人生哲學;讀書節則可對在閱讀中表現優秀的幼兒進行獎勵,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樣的活動可以率先在幼兒園大班中開展。大班的幼兒處在即將升小學的階段,教師可以帶領大班幼兒認識漢字,然后學習一些簡單的詩歌以及國學經典作品。這個階段幼兒口頭語言到書面語言也需要由教師幫助引導過渡,為未來奠定堅實基礎。幼兒教師還應該號召家長一起,將幼兒早期閱讀習慣的培養當作重要的家庭教育環節,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閱讀興趣,讓他們更早地養成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閱讀習慣和能力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該意識到閱讀對幼兒的重要性,要通過閱讀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啟迪他們的智慧,助力他們的智力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