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貴
全麻和椎管內麻醉
1.全身麻醉是指從呼吸道吸入或通過靜脈和肌肉注射的方式將麻醉藥物注入人體內,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抑制,從而使人體出現意識喪失、肌肉松弛、鎮痛的可逆性狀態。當藥物從人體內被完全代謝或排除后,患者的意識就會逐漸恢復。
2.椎管內麻醉不是全身麻醉,可以稱作半麻。是將麻醉藥物注入椎管的蛛網膜下腔或是硬膜外腔,這些藥物對脊神經根進行阻滯,從而使相應的支配區域產生麻醉作用,使其感覺喪失。
3.全麻可以適用于心臟外科、神經外科、婦科及泌尿科等手術,椎管內麻醉只適用于軀干的手術。目前主要是應用于下腹部和下肢的手術。
全身麻醉的幾個關注點
(一)麻醉前的物品和環境準備
實施麻醉前須備好麻醉機、全身麻醉藥品、急救藥品、靜脈輸液用品、監護儀等,室溫應控制在18℃~20℃,相對濕度應保持45%~50%,如果室溫過高或相對濕度過低,患者會感到口唇和呼吸道黏膜干燥難忍,完善的麻醉前準備可以確保麻醉和手術的安全性。
(二)麻醉后的護理
手術開始前在協助主治醫生為患者安置手術體位時要注意避免肢體神經受壓,不能影響患者呼吸循環功能。患者在手術結束麻醉清醒后應平臥6~8小時,為防止誤吸入呼吸道分泌物或嘔吐物造成窒息,應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術后要做好患者生命體征監測,麻醉醫師與護理人員相互配合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脈搏和心電圖等,對于沒有完全蘇醒的患者,護士應在病床前守護,每15分鐘左右做一次血壓、呼吸和脈搏的測量,如果患者生命體征有波動就要持續測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后可改為1~2小時測量一次。為防止患者在蘇醒過程中發生意外,應采取一些保護措施,比如可將患者固定在加裝防護欄的平車上面,如有必要還可用約束帶對患者身體加以約束。
(三)常見并發癥及處理措施
1.上呼吸道梗阻。機械性梗阻是比較常見的原因,比如,喉頭水腫、口腔內分泌物和異物堵塞、舌后墜等。上呼吸道完全梗阻的患者會有鼻翼扇動和三凹征,只有呼吸動作沒有氣體交換,不完全梗阻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并且伴有鼾聲。出現舌后墜時可將頭后仰,托起下頜,同時清除咽喉部的異物或是分泌物,癥狀可緩解或解除。
2.下呼吸道梗阻。常見原因一般是導管斜面過長、氣管導管扭折、嘔吐物或是分泌物誤吸入堵塞氣管等。梗阻不嚴重的患者一般無明顯癥狀,僅為肺部可聽到啰音。梗阻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氣道阻力高、心率增快和血壓降低等,如果處理不及時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麻醉前應認真挑選氣管導管,不合格的不要使用,術中還要經常檢查導管位置,盡可能地避免因患者體位改變而導致導管扭折。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者其他異物要及時清除。
3.心律失常。高血壓與竇性心動過速同時出現的時候,通常是淺麻醉的表現,應該適當加深麻醉。當貧血、低血容量或缺氧時,會導致心率增快,應當針對病因及時治療。手術牽拉內臟或眼心反射時,會導致心動過緩,如果嚴重還可能出現心臟驟停。此時外科醫生應立刻停止手術,有必要的時候可以靜注阿托品。
椎管內麻醉的幾個關注點
(一)麻醉前準備工作
患者在術前應禁食、禁飲6小時,進入手術室前應對其肌注苯巴比妥鈉0.1克或安定10毫克,將常用急救器具和藥品準備好。
(二)椎管內麻醉禁忌證
椎管內麻醉可分為絕對禁忌證和相對禁忌證兩種。絕對禁忌證一般包括休克、嚴重高血壓、血容量不足、脊柱畸形、腦膜炎、穿刺部位感染和凝血機制障礙等。相對禁忌證一般有年齡過大、輕度高血壓和心臟病等。
(三)操作方法
1.患者體位。一般取側臥位,頭前屈墊枕,雙手抱膝,使膝部與腹和胸壁緊貼。
2.穿刺部位選擇。①蛛網膜下腔麻醉,一般選擇腰3-4或是腰2-3,注意最高不能超過腰2-3,以免損傷脊髓。②硬膜外阻滯,一般選擇胸或腰椎相對應的脊神經阻滯區域穿刺點,使其支配的相應區域產生麻醉作用。③骶管阻滯麻醉,硬膜外阻滯較為特殊的一種,經骶管裂孔將局麻藥注入骶管腔內,阻滯骶部脊神經。
(四)常見并發癥及處理措施
1.呼吸抑制。原因是脊麻平面高使呼吸肌運動無力或麻痹,常表現為說話無力,胸悶氣短,此時應該為患者盡快吸氧,保證通氣量充足,如果麻醉平面高達頸髓時呼吸就會停止,應立刻用氣管內插管做人工呼吸,同時支持循環,避免出現心搏驟停。
2.惡心嘔吐。原因是循環、呼吸抑制引起腦缺血或缺氧,迷走神經的功能相對亢進,胃腸蠕動增強,以及手術牽拉腹腔內臟等,應立即為患者吸氧并糾正相關病因。
3.尿潴留。原因是骶神經阻滯后恢復緩慢,膀胱逼尿肌張力不能排尿,下腹部或會陰部肛門手術后疼痛以及病人不習慣床上排尿。此時可以采取針灸,熱敷下腹部,并采取溫水坐浴的方法誘導患者排尿,如有必要時還應對患者進行導尿。
(作者單位:三臺縣北壩鎮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