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杰敏
紙藝活動可以作為幼兒居家生活與學習的切入點。喜歡玩紙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小一張紙通過折、剪、撕、貼,就會千變萬化。家長可以讓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嘗試探索,通過互動享受成功的樂趣。
紙藝展現方式的多樣性
1.折紙。折紙是傳統的紙藝活動,家長可以基于經驗或者網上收集的方式教會幼兒更多的折疊方法。
2.剪紙。“剪得像”不是剪紙活動的目標。剪紙活動意在讓幼兒學會正確拿取、傳遞剪刀,從隨意剪開始,鍛煉幼兒的手指靈活度。
3.撕紙。撕紙是一種完全用手跟紙交流的藝術,每個孩子都有撕紙的經歷,并樂在其中。不同材質的紙可以讓幼兒感受雙手的配合和力度的差別。
家長可以引導幼兒嘗試參與不同的紙藝活動,通過粘貼、添畫等表達形式,形成完整的、立體的、更有藝術性的紙藝作品。
家園指導的多種策略
(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1.成人示范,幼兒跟學。重點讓幼兒了解掌握基本技能,如撕紙時大拇指和食指中指配合施力。
2.呈現紙藝步驟圖,幼兒參與探索。主要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如剪紙的鏤空、對稱圖案、連續圖案等操作過程,為幼兒自主學習打基礎。
3.可用PPT動畫表現紙藝步驟中的方向和位置,讓幼兒觀察并嘗試。折紙中有些環節較難用語言表達,通過這些細化的標識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
4.重難點處拍攝視頻,讓幼兒自主學習,反復觀看,隨時復習鞏固,尤其是給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安全的學習空間,幫助幼兒建立自信。
一些紙藝書上的圖示可能會有步驟跳躍或描述不清晰等問題,教師需要篩選或原創適合幼兒的紙藝內容,在圖片中插入簡單的點、線、箭頭等符號或制作動畫,讓紙藝講解更直觀清晰。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并改進教學策略,將紙藝步驟解說圖片和視頻通過QQ、微信等班級群共享,為孩子營造寬松、自然、有序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自主探索學習,使“教”越來越輕松,使“學”越來越主動。
(二)從平面到立體,組合創新
孩子完成的紙藝作品往往比較零散,被丟棄的概率很高。這不利于維持孩子對紙藝活動長期的興趣。因此,指導家長如何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1.幼兒的初期作品可以粘貼后裝入不同形狀的相框。如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彩紙隨意剪成不同形狀的紙片,粘貼在方形紙上,另取一張方形紙減去中間部分覆蓋其上,就成了一幅漂亮的裝飾畫。
2.中期作品可以制作成背景,如可選同一色系、深淺不同的紙張撕成類似的形狀,粘貼在方形紙上。藍色代表大海或天空,綠色代表森林或草地,紅色代表陽光,既可以獨立成畫,也可以作為背景襯托。
3.較成熟的作品可以立體呈現,如可以把折好的魚兒、荷葉、鳥兒懸掛起來;可以用廣告紙做成若干紙球固定,將動物剪紙或蹲在前面或趴在上面;可以把大大小小的樹葉固定在盒蓋里,撒上面粉,塑造冬日景象。
(三)從輸出到共享,居家也有共同話題
由于紙藝活動沒有完全固定的模式,我們在深入了解活動重難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調整節奏,自己重新拍攝視頻,運用分段、慢進等方式幫助幼兒捋順紙藝作品的結構,讓其習得新技能。
教師可建立班級群相冊,鼓勵幼兒分享作品,可將一些創新作品進行視頻共享,讓同伴間相互學習。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要讓幼兒學會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到美,并嘗試用語言表達出來,形成良性循環。
(四)從無措到習慣,親子互動融洽溫馨
對家長來說,這些紙藝活動似乎都是童年的記憶,既熟悉又陌生。隨著居家紙藝活動的開展,它的優點越來越顯現:易于入手,材料便宜簡單,方便攜帶,任何碎片時間都能進行,富有趣味性,幼兒能較快完成并獲得贊賞。幼兒一旦投入,會不知不覺地去鉆研,互相學習,互相展示。
由于有了共同的話題,親子間的交流會明顯增加,紙藝中蘊含著空間、力學、平衡、色彩搭配、創意組合等元素,家長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孩子發出的贊嘆聲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認可和鼓勵。孩子對知識技能的快速吸收以及家長教授孩子時的那一份耐心,都會讓家長感嘆并反思自己的教育過往,雙方在教與學的交替中均獲得了成長。
紙藝活動把求知欲望、探索究竟、堅持不懈、幽默趣味帶入家庭,降低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增加親子間交流的話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形成良好的學習互助環境。以紙藝為媒介、以互聯網為渠道串聯起家庭與教師的信息互享,促進師幼、親子、同伴間的多維互動,讓學習資源豐富化,讓指導模式多樣化,讓教學相長常規化,讓家園溝通零距離,讓紙藝活動跳出它的固有形態,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孩子心里植根,讓寓教于樂真正走進生活,為幼兒居家生活學習添彩。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