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教育就是給生活以教育,以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積極向前所需而開展教育,教育需要緊貼生活才可以全面發揮出其作用而發展成良好的教育,實實在在的教育。”這句話是指幼兒教育需要聯系生活,從生活中獲取知識與靈感,并將獲得的知識和靈感充分運用到生活中,根據幼兒已知的生活經驗,營造一個趣味性的美術教育環境,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使美術教育變得更加形象與生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對教學帶來的影響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變化與成長。陶行知先生提倡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促使學生在生活環境下掌握知識與提高實踐的能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充分適應生活變化,而學生經過教育后可以更好地生活,如此便說明教育是成功的。當幼兒教師深刻領悟了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后,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的生活和教學內容相互結合,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把乏味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減小教學難度。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運用
(一)在日常生活中教,促使幼兒美術教學內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認為可以成為藝術的生活,即為藝術教育,要讓生活變得藝術化,則要有真實的感受與體驗。我國幼兒教育指導表明藝術領域中規定了幼兒藝術生活能力應當在自我表現中發展起來,幼兒教師應該將幼兒對表現美、感受美的興趣引發出來,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體驗。教師在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合理借助平時生活中常見的素材,激發出幼兒的好奇心與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促使幼兒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建立起美術創作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幼兒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活化。
比如,幼兒教師在開展裝點教室的美術教學活動時,要讓幼兒充分體驗與感受藝術生活化的效果,需要提前在美工區域的墻上畫上蘋果樹。首先可以讓幼兒把蘋果樹的葉子一點點畫出來,然后組織幼兒使用預先準備好的紅色卡紙與剪刀,畫出蘋果的輪廓,用剪刀將蘋果輪廓剪出來,最后把剪出來的蘋果貼在墻上即可。幼兒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先采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示蘋果的形狀,接著示范如何使用卡紙畫出蘋果的輪廓剪出蘋果造型,讓幼兒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生活中常常吃到的水果也能夠變成學習素材,促使幼兒在無形中建立美術創作和生活元素之間的聯系,激發幼兒參加美術創作的興趣。
(二)在自然社會環境下學,促使美術教學形式生活化
社會即學校這一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該教育理論表示教師需要以家園合作的形式把各種自然社會環境變成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場所,促使幼兒在將生活元素作為背景的情況下接受美術教育,準確引導幼兒與自然社會環境相融合,促使幼兒積極參加與體驗獲得美術創作的經驗。
比如,幼兒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戶外美術教學活動,即花瓣舞蹈。采取家園合作的形式讓幼兒仔細觀察大自然,并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素材,以此展開美術創作。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和家長一起采集好看的花瓣,以此作為美術創作的關鍵素材。開展活動的場所挑選在公園,因為公園花草樹木較多,并且品種豐富,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家長的陪伴,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可以從中發現美與創作美,以此建立美術創作的雛形。在美術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提前為幼兒展示精美的成品,向幼兒示范通過剪裁花瓣使花瓣變成一幅幅美麗的作品,同時繪畫出花瓣的美。例如,喇叭花好似舒展的少女裙擺,通過剪裁可以把喇叭花變成好看的美術貼畫,梔子花經過修飾可以變成女孩兒的發飾,顏色各異的花瓣結合在一起可以編織成一個美麗的花環等,這些均可以變成美術創作的元素,充分展現出幼兒對生活的理解,在無形中將生活充分滲透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
幼兒教育應當以幼兒的身體健康為核心,在安全且輕松的教學環境中給幼兒提供學習知識與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時,需要注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開拓幼兒興趣,積極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能夠幫助幼兒充分體驗與感受自然與生活,促使幼兒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西塘幼兒園虹祺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