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妹
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是以有組織的樂音構成藝術形象,以節奏和旋律展示其獨特的美學特征,以此傳遞情感的教育?,F代教育中,音樂成為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幼兒堅強意志,養成良好的性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需要通過與音樂的交互作用認知、了解并體驗音樂,從中獲得有利于自身發展的人生經驗,促進自身情緒和情感的發展。因此在幼兒園音樂教育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音樂,發揮出音樂的教育功能,基于幼兒的心理特征,培養和塑造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完善幼兒的人格,為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和自信
意志是指有明確目的地調節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克服困難的一種心理過程。幼兒的意志包含了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等方面。自信是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幼兒擁有較強的自信能夠用飽滿的熱情積極投入意志行為中,勇敢面對與克服碰到的各種困難,且具備一定的抗挫能力。音樂是幼兒進行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音樂教育活動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實踐活動。在音樂活動中,無論是唱歌、跳舞還是學習樂器,都具備了明確的教學目的,而幼兒則需要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達到學習目的,因此音樂教育對培養幼兒堅強意志和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以及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幼兒積累成功的經驗和積極健康的情緒,不斷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的意志發展。
促進幼兒良好情緒情感的發展
情緒是人心理活動的反映,是人在受到外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后呈現出的一種狀態。當某一種情緒狀態持續時間過長時,會導致神經系統產生疲勞感,嚴重時還會造成行為失常。幼兒由于心智發育尚未成熟,情緒波動起伏較大,并且容易沖動,因此想要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良好的情緒是必不可少的。音樂是人表現情感的一種形式,它具備了游戲性、審美性以及綜合性等特點,通過音樂活動將各種情緒情感進行傳遞,能夠促進幼兒情緒情感的健康發展。音樂促進幼兒健康情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音樂可以消除恐懼心理。音樂教育利用優美的旋律和動作,在幼兒進行模仿的過程中帶給幼兒心靈上的快樂,消除他們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其次,音樂可以產生快樂情感。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自身的交往能力以及交往情感也會逐漸提升,通過恰當的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音樂教育中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活動,幼兒在不同的角色中產生不同的體驗,并利用積極的情緒去表達自己的需求,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表揚,使其在活動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快樂的情感。最后,音樂可以發展良好的情緒。在音樂活動中,通過唱歌跳舞,幼兒不僅能夠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能營造出輕松快樂的教學環境,對幼兒良好情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幼兒通過欣賞不同性質的音樂,還能提升自身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創造力。
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音樂教育中的很多活動都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幼兒有著被集體接受、被教師和同伴贊揚和認同的心理需求,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能夠更好地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在音樂教育中,幼兒能夠通過各種音樂游戲活動、表演活動等,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比如音樂教學中的合唱活動要求幼兒有較高的協作能力,只有齊心合作,才能傳遞出動聽優美的合唱旋律,如果集體中的一位幼兒出現失誤,則會對整體的合唱效果造成影響。因此幼兒參與合唱、合奏的音樂活動,能有效地提升自身與同伴合作的能力,為未來適應不同的人際關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音樂教育能夠提高幼兒的感受力,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幼兒的智力,完善幼兒的人格。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幼兒園應注重幼兒音樂教育,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激發他們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通過發揮音樂獨特的作用,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回民區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