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fā)生了諸多改變,“互聯網+”是一種思維,將其應用于教育環(huán)境中能夠促進開放共享教育平臺的實現。在運用互“聯網+”開展教學時,教師要關注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現狀,與精準扶貧的指導思想相結合,運用“互聯網+”教育的便利性,帶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質量的提升,這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們需要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
“互聯網+”時代關注農村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意義
留守兒童是我國在城市化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特殊群體,由于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者一方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只有關注兒童教育才能夠讓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而農村留守兒童也有權利享受平等的教育與關愛,如何針對農村發(fā)展現狀改善留守兒童的教育環(huán)境,需要得到社會和家庭的足夠關注。
“互聯網+”時代農村留守
兒童家庭教育現狀
(一)父母缺位,關愛不足
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一些農村留守兒童可以通過互聯網與父母溝通,但是隔著屏幕感受到的溫暖以及關切是非常有限的,這種交流方式無法彌補親情的疏離,不利于留守兒童形成內心的幸福感。
(二)隔輩教育,家校合作程度低
很多農村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老年人操作互聯網的能力有限,對學校的教育配合工作參與程度不高。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和學校溝通的方式采用的是微信、QQ等,學??赡軙苯优c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溝通,而父母在外很難對兒童進行直接的監(jiān)管。還有一些留守兒童家庭中并不具備相關的網絡配置,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家校之間的合作。
“互聯網+”時代農村留守
兒童家庭教育問題解決策略
(一)提高家庭教育觀念,加強與留守兒童的聯系
兒童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首先父母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僅要給予留守兒童相應的關懷,還要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發(fā)揮出父母的重要作用。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是“70后”、“80后”,具備互聯網的相關操作能力,需要改進的是思維層面對于家庭教育的認知。父母要自覺通過網絡這一渠道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包括如何與兒童溝通,如何對兒童及進行教育引導。父母需要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關愛,讓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二)多關注留守老人,積極推進家校合作
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是由老人照顧,老人不僅要照顧兒童的起居,還要維持農活生計,這對于老人來說負擔較重,無法兼顧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應該多關心留守老人,多與老人溝通家庭教育觀念,達成觀念的一致。留守兒童的父母和老人之間有效的溝通能夠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出有愛且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留守兒童的父母還要發(fā)現孩子存在的問題,與學校保持密切的溝通,如果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認知以及思維上的偏差,父母應積極與學校配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引導留守兒童合理使用手機和網絡
兒童很容易出現沉迷網絡等問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留守兒童的父母以及監(jiān)護人要認識到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重要性,并且通過家庭的約束讓留守兒童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向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詳細介紹如何高效開展家庭教育,讓留守兒童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更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避免出現兒童沉迷網絡的現象。學校還要通過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引導留守兒童運用互聯網學習技能,例如舉辦一些視頻益智小制作等競賽,讓留守兒童找到自己擅長的事物,并運用網絡發(fā)展自己手腦并用能力。
學??梢酝ㄟ^構建互聯網平臺,讓家長、學生以及家庭實現實時的網絡溝通,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以及教育。家長可以通過該平臺了解兒童的實時近況以及在校表現。這種實時分享的平臺能夠加強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的聯系,推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有效開展。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形成密切的聯系,以“互聯網+”的優(yōu)勢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以及教育引導,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以及幫助,讓父母的關心不再缺位,促進留守兒童的身心在有愛的環(huán)境下實現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渭源縣田家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