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無人機具有機動靈活、操作簡單的特點,并可以通過搭載不同的平臺,拓展使用功能,幫助指揮員完成既定任務。本文探討了無人機在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指揮中的運用優勢,歸納了幾種運用方法,并針對運用中的難點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無人機;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指揮員;指揮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人機作為一種新型的指揮手段,技術水平已趨于成熟,并開始在武警部隊不斷普及。其操作的簡便性、靈活的機動性,在武警部隊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中有著廣闊的運用前景。把握無人機使用的優勢,研究無人機的運用方法,有利于豐富指揮員的指揮手段,實現指揮目的,有利于提高部隊的行動效率,有利于推動無人機在武警部隊的發展建設。
一、無人機在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指揮中的運用優勢
(一)準備時間短,投入行動迅速
無人機體積小、質量輕、攜行方便,組裝使用快,安全系數高,對發射起降場所要求低,不需要專門的起飛場地,就能在絕大多數的地形條件下順利的完成起降。在飛行期間基本不受地形的影響,無論是狹窄擁擠的區域,還是人員無法到達的險地,都可以輕松的飛抵指定區域,便于指揮員能夠靈活掌握具體的使用時機和地點。
(二)智能化程度高,操作使用方便
大部分高智能化無人機可憑借自身的傳感器和定位系統來提高飛行的穩定性,并通過連接手機、操作手柄和平板電腦等外部設備,實現一鍵起飛、智能懸停、動態跟隨。指揮員只需要提前設置好飛行路線、飛行速度和起降地點等參數信息,無人機便可以按照既定的計劃飛行,真正實現有人值守,無人操作。
(三)維護成本小,費效比高傷亡低
相較于其他高新技術裝備,無人機在使用成本上有著極大的性價比。機器設備和零件損耗程度低,即使是電動機、調速器、螺旋槳等關鍵部位損壞,也很容易購買更換,降低了日常保養維護的成本。同時,在人員高度聚集的廣場、交通擁堵的路段或是存放有易燃易爆、有毒化學品的建筑物,可由無人機進行先期行動,規避了人員傷亡的風險,避免因非戰斗情況減員。
二、無人機在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指揮中的具體運用
作為一種新型的指揮手段,無人機可針對不同情況、不同任務、不同需求,通過搭載多樣化的設備平臺,拓展使用功能,輔助指揮員組織指揮部隊行動,進而在各個環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空中宣講員,廣播宣傳疏導
在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初期,人民群眾憤慨、暴躁的不利情緒容易激化矛盾。為防止現場情況失控,指揮員可以利用機載語音交互設備,搭載大功率揚聲器,一方面通過實時播報政策法規,舒緩急躁情緒,平緩激動心理,鼓舞官兵士氣,增強對處置任務的自信心。當現場情況突變,行動陣地被沖散,任務官兵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也可立即發出撤離信號,指揮部隊緊急撤離現場;另一方面可通過廣播信息或拋散傳單的方式,協助地方政府、公安部門解救被困群眾,指導被圍困人員按照指定路線前往安全地帶,加快現場人員的轉移疏散速度。
(二)空中偵察員,實時搜集情報
用兵之要,先察敵情;遂行任務,情報先行。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現場態勢復雜,情況難以預判,如果沒有準確的情報支持,任務官兵冒然進入現場,極易被群眾圍困,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梢赃\用無人機搭載專業的航拍變焦鏡頭、紅外攝像機和數據圖像處理系統,深入任務地域進行連續巡航偵察,實時輸出任務目標的機動情況和區域的最新變化情況。對復雜危險地域,依靠無人機的高機動性和靈活性,采取懸停航拍和反復偵察的方式,收集人員數量、車流情況、周邊環境等信息,量化處理后展示在控制平臺上,幫助指揮員更直觀的掌握任務地域的基本情況,為進行正確的指揮決策,提供可靠的情報支撐。
(三)空中通信員,構建通信橋梁
突發社會安全事件若造成通信基站被破壞,通信系統將大面積癱瘓,應急通信設備也會因為交通中斷而無法及時進場部署,指揮通聯的不暢將直接阻礙指揮員對部隊行動的有效掌控。將無人機作為動態節點和機動中繼站點,在短波、超短波頻道的覆蓋范圍內,架設空中臨時基站,無需復雜的、高技術的設施,短時間內就可以在任務區域建立起完整可靠、便捷高效、傳輸穩定的閉合通信鏈路,搭建應急指揮系統,實現基指與前指、前指與一線的穩定通聯,確保上下指揮的暢通,最大限度的滿足各級指揮員對通信的保障需求。
(四)空中運輸員,定點投送物資
事發區域人員密集,交通受阻,如果依靠傳統的汽車運輸,后勤物資很難在第一時間進行補給,加之指揮強度大、處置戰線長、持續時間久,現場環境惡劣,突發情況多,安全隱患大等因素,任務官兵若得不到有效補給,將很大程度的制約處置行動。利用無人機搭載有效負荷,一方面可以在群眾聚集點投放生活物資,包括飲用水、食品和醫療藥品,使現場群眾得到食品和藥品的補充,平復激動情緒,緩解現場壓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在行動集中點為任務官兵投送必要的行動裝備或保障物資,盡可能的讓任務官兵保持充足體力,提高處置行動的成功率。
三、在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指揮中使用無人機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一)嚴守法規制度,嚴格合法取證
雖然無人機在一定程度上可被合法的使用,但由于對其管理機構、操作人員、使用權限還未做以明確,缺乏相應的法理支持,導致武警部隊在使用無人機的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嚴,使用不規范的現象。如在航拍偵察中,配備有高清攝像機的無人機,極易采集到涉及公民隱私的音頻、視頻、圖片等信息,引發侵犯公民隱私的問題,進而產生新的矛盾,激化群眾情緒,影響整體行動。一方面要加強法治意識,防止無人機的濫用。指揮員、駕駛員要嚴格遵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等法規政策,明確無人機的使用場合,限定拍攝取證的公共空間領域,避開涉及公民隱私的地區,避免無人機以輔助采集取證信息為由,隨意的在事發地域飛行。另一方面要積極與戰區、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密機制、隱私保護機制、信息公開機制,全面規制無人機使用的標準和操作規范。設置必要的審批權限,獲取無人機合法的操作使用權,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不僅要保護好公民的隱私安全,又要確保能高效合法的將無人機運用到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中。
(二)防范“空襲”“黑飛”,保護現場安全
突發社會安全事件影響范圍廣,社會關注度高,極端個人或將利用防控力量相對薄弱的突發社會安全事件制造破壞活動,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概率大大上升。通過對近幾年國內外無人機襲擊事件的分析,結合無人機空襲的特點,要有針對性的在事發現場做好反無人機空襲的安全防范工作。
各種未經合法登記,攜帶炸彈、危險物品,實施“黑飛”的無人機,不僅會干擾我方無人機的正常使用,還會借機發動“空襲”,制造混亂,惡化態勢,直接危脅到現場的社會公共安全。一方面,可通過三種方式,快速辨別敵我雙方無人機,做好先期預防準備:一是色彩涂裝,通過無人機的外殼顏色,可直觀的辨識敵我無人機;二是標號識別和編組編號,包括無人機的圖形碼和編組編號信息;三是身份識別,通過GPS芯片定位信息,讀取身份登記信息,進行身份認證。同時,加強與公安、民航部門的合作,升級無人機反制技術,搭建無人機信息管理平臺,設置廣域的電子圍欄,規范無人機的飛行空域,加強對大型廣場、重點區域、重要目標的“黑飛”防控。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宣傳、積極引導的方式,揭露不法分子的險惡用心,發動群眾監視報警,提高人民群眾的戒備意識,增強發現和甄別極端分子的能力。利用機載語音設備,高音廣播喊話,震懾企圖制造混亂,擾亂公共秩序的極端個人,力爭將襲擊破壞活動發現在初始,控制在遠端,為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順利處置提供有力保障。
(三)提高“三個”質量,減少墜機事故
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現場人員流量大、車輛密集、環境復雜,低空飛行的無人機極易受到投擲物的襲擊,如果無人機自身質量不過關、駕駛員技術不過硬、日常維護不到位,極易造成較大的墜機風險,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二次傷害。一是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研發質量。綜合運用地方社會資源,充分發揮生產廠家、科研機構的技術優勢,拓展創新武警部隊專用無人機研發的廣度和深度。提升無人機抵御惡劣環境、信號干擾和網絡攻擊的能力,提升無人機電池容量水平,大幅延長飛行續航時間,提升無人機質量的可靠性和操作的實用性,使之更加符合武警部隊的實際任務需求。按照統籌規劃,按需購置,綜合配置的原則,分批次、分層級、分型號配齊無人機,優化不同類型之間無人機的裝配比,為無人機在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中的全面應用提供技術支撐。二是開展軍地聯訓,提高操作質量。為了降低操作的失誤率,可與地方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合作,按照“兩級四段”,即基礎訓練和專業訓練兩個層級,理論學習、裝備實操、模擬飛行、實戰運用四個階段,擬定科學的訓練計劃,細化訓練科目內容,嚴格相關考核標準,提升駕駛員的理論水平和應對突發情況、復雜問題的操作能力。三是建立維護機制,提高保養質量。逐條細化數據處理、電池維護、機翼機身等部位的保養措施,針對特殊機型要制定專門的養護計劃,定人定責定期的組織無人機保養維護。對在日常操作使用和故障維修中發現的重難點問題可邀請專家進行輔導授課,幫助駕駛員熟練掌握使用要領,降低事故風險。每次使用前,要對重點的故障問題進行逐一排查,保證無人機始終處于性能良好的狀態,確保在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指揮中隨時能夠拿得出、飛得起、用的好。
參考文獻:
[1]張崇、吳耕銳、完顏強.淺談無人機在搶險救援中的應用[J].武警學術,2017(8):64.
[2]張裕懷、馬澤群.加強軍事管理區民用無人機管控淺談[J].邊防學院學報,第41卷第3期:73-74.
[3]孫錦濤、姬艷濤.警用無人機在治安防控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20(3):45-50.
(作者簡介:陳安奇,天津武警指揮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軍隊指揮學、作戰指揮)